搜索
首页 《送超上人归天台》 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

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

意思:天台山最高处,运动攀登赤城霞。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送超上人归天台》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天台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的美丽和静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感悟。 首句“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描绘了天台山的崇高和美丽,诗人想要攀登到山顶,欣赏赤城霞的美丽景色。赤城霞在这里象征着天台山的日出美景,也代表着诗人的希望和追求。 “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扫除山中的杂乱和虚妄,来达到内心的平静。这里的“扫山除妄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清除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杂念,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清晰。 “何以洁其性,滤泉去泥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净化自己的心灵和行为,来保持自己的纯洁和善良。这里的“滤泉去泥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去除外界的污垢和内心的杂念,来保持自己的纯洁和善良。 “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美丽景色的赞美和欣赏。这里的“物皆直”和“无一斜”形象地表达了天台山的自然景色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美景的感受和领悟。这里的“月中见心近”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通过欣赏自然美景,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清晰;“云外将俗赊”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 最后两句“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描绘了天台山的动物们对诗人的欢迎和保护,也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天台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的美丽和静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感悟。它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值得品读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
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
何以洁其性,滤泉去泥沙。
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
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
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
遗身独得身,笑我牵名华。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赤城

    读音:chì chéng

    繁体字:赤城

    英语:Chicheng

    意思:
     1.指帝王宫城,因城墻红色,故称。
      ▶唐·王勃《临高臺》诗:“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 天台山

    引用解释

    1.山名。在 浙江 天台县 北。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山﹞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 天台 。” 晋 支遁 《天台山铭》序:“ 剡县 东南有 天台山 。”

    2.山势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由 赤城 、 瀑布 、 佛陇 、 香炉 、 华顶 、 桐柏 诸山组成。主峰 华顶 海拔1133米,多悬崖、峭壁、飞瀑等名胜。为

  • 天台

    读音:tiān tāi

    繁体字:天檯

    英语:balcony

    意思:(参见天臺)
    山名。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杨珽《龙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