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千丈岩瀑布》 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

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

意思:玉虬垂在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千丈岩瀑布》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出大自然的震撼与魅力。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引导读者去感受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首句“玉虬垂处雪花翻”,以玉虬为喻,描绘了高处悬垂的冰雪景象,翻滚的雪花形象生动,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寒冷的空气和冰雪的洁白。这句诗既展示了自然界的严酷,又展现了其美丽。 次句“四季雷声六月寒”,以雷声贯穿四季,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威力。而“六月寒”则突出了气候的反常,使人感受到一种清凉寒冷的气氛,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多样。 末两句“凭槛未穷千丈势,请从岩下举头看”,诗人通过“凭槛未穷千丈势”描述了站在高处仍无法完全欣赏到的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进而以“请从岩下举头看”引导和鼓励读者去亲身体验、去欣赏大自然的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
凭槛未穷千丈势,请从岩下举头看。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玉虬

    读音:yù qiú

    繁体字:玉虯

    意思:(玉虬,玉虬)

     1.传说中的虬龙。
      ▶《楚辞•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溘涘风余上征。”
      ▶唐·温庭筠《奉天西佛寺》诗:“忆昔狂童犯顺年,玉虬闲暇出甘

  • 雪花

    读音:xuě huā

    繁体字:雪花

    英语:snowflake

    意思:亦作“雪华”。
     
     1.空中飘下的雪,形状像花,故名。
      ▶《太平御览》卷十二引《韩诗外传》曰:“凡草木花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