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青松一首送杨侍郎丈赴阙》 早作起揽袂,庖人已炊玉。

早作起揽袂,庖人已炊玉。

意思:早作起挽起袖子,厨师已经煮好玉。

出自作者[宋]度正的《青松一首送杨侍郎丈赴阙》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青松和桤木两种树木的生长过程为引子,揭示了社会上对于人才的不同态度,以及对于荣辱观的反思。 “东山种青松,西山种桤木。”诗人以山中的青松和桤木为引子,描绘了它们生长的过程和环境。青松坚韧不拔,耐寒耐旱,需要长时间的栽培和呵护才能成材;而桤木生长迅速,容易成林,短时间内就能产生经济效益。这两种树木的生长过程,象征着人才的成长过程和社会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 “所用各两涂,成功异迟速。”诗人通过对比青松和桤木的用途,表达了对于人才的不同态度。青松可以成为栋梁之材,为人们所珍视;而桤木则可以用来烧火做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这两种用途虽然不同,但都是有用的,只是成功的时间和速度不同而已。 “樵夫喜易售,不知山已秃。”诗人借此表达了社会对于人才的不公和误解。许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人才的潜力和未来的发展。他们认为青松难以砍伐,难以销售,却不知道这正是它的优点——耐久性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落落青松子,岁寒抱孤独。”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才的惋惜和期待。青松虽然不易砍伐,但它的价值却在于它的耐久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如果人们能够给予它足够的关注和培养,它就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材,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呼吁人们关注人才的潜力和未来发展,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培养,让他们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才的尊重和珍视,呼吁人们不要轻视平凡的工作和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山种青松,西山种桤木。
三年已成林,十载盘空谷。
桤成供烹爨,松成架巨屋。
所用各两涂,成功异迟速。
早作起揽袂,庖人已炊玉。
盈车载束薪,轧轧鸣车毂。
万家争欲买,须臾无一束。
樵夫喜易售,不知山已秃。
朝夕手不停,采采尝不足。
人情贵适用,那复问荣辱。
落落青松子,岁寒抱孤独。
大可充栋梁,小亦宜桁福。
奈何人不顾,偃蹇傲刍牧。
牵补芘风雨,无复思营筑。
有如命召公,往欲寻洛卜。
首当开明堂,号令于此肃。

关键词解释

  • 早作

    读音:zǎo zuò

    繁体字:早作

    意思:
     1.早起。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
      ▶李贤注:“作,起也。”
     
     2.引申指早上。
      ▶《宋史

  • 炊玉

    读音:chuī yù

    繁体字:炊玉

    意思:以昂贵如玉的米、粟做饭。形容物价高、生活困难或饭食珍贵。
      ▶北周·庾信《谢赵王赉米启》:“非丹灶而流珠,异荆臺而炊玉。”
      ▶宋·苏轼《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之三:“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