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庐山大愿和尚》 皆云习凿齿,未可扣真风。

皆云习凿齿,未可扣真风。

意思:都说习,不可扣除真风。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寄庐山大愿和尚》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石上桂成丛,师庵在桂中。皆云习凿齿,未可扣真风。》,它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哲学思考的诗。 首先,诗的开头“石上桂成丛,师庵在桂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石头上的桂花丛生,而诗人在桂花丛中找到了一个叫师庵的地方。这里的“石上桂”和“师庵”都是象征着自然和人类精神世界的交融,暗示着诗人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方。 “皆云习凿齿,未可扣真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探索过程。这里的“习凿齿”是东晋的一位学者,他曾深入探讨佛教义理,但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完全接受他的观点,他仍然在寻找真正的真理。这表明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并未停止,他仍在探索和思考。 “雪洗香炉碧,霞藏瀑布红。”这两句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雪洗过的香炉峰呈现出碧绿的颜色,瀑布在霞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这里用自然的美景来象征真理的纯洁和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如同洗涤心灵的过程。 最后,“何时甘露偈,一寄剡山东。”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渴望和期待。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得到甘露般的启示,并将这种启示寄予剡山东。这里的“甘露偈”象征着真理的启示,而“剡山东”则暗示了诗人对真理的期待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过程。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思考录。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上桂成丛,师庵在桂中。
皆云习凿齿,未可扣真风。
雪洗香炉碧,霞藏瀑布红。
何时甘露偈,一寄剡山东。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未可

    读音:wèi kě

    繁体字:未可

    意思:
     1.不可。
      ▶《左传•庄公十年》:“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后汉书•荀彧传》:“若一旦生变,天下未可图也。”
      

  • 真风

    读音:zhēn fēng

    繁体字:真風

    意思:(真风,真风)
    淳朴的风俗。亦指淳朴的风范。
      ▶晋·陶潜《感士不遇赋》:“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