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兴尽》 春愁不逐杨花散,秋恨还同桂影生。

春愁不逐杨花散,秋恨还同桂影生。

意思:春愁不追逐杨花散,秋恨还同桂影生。

出自作者[宋]晁说之的《兴尽》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兴尽未归增寂寞,却嗟初兴到江城》。这首诗的作者在江城初春的夜晚,感叹春愁和秋恨,孤独地站在高高的桅杆上,眺望着远方的景色。 首联“兴尽未归增寂寞,却嗟初兴到江城”,描绘了作者在江城初春夜晚的寂寞心情。作者已经玩到兴尽,本应回家休息,但因为寂寞难耐,却仍然留在江城,感叹初春的到来。这一联通过描绘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颔联“春愁不逐杨花散,秋恨还同桂影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春愁和秋恨是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而杨花和桂影则是自然景象的象征。作者认为春愁无法随着杨花的散去而消散,秋恨也如同桂影一样难以消除。这一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情感交织,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颈联“孤学敢期人晤语,危樯何事日峥嵘”,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作者在桅杆上孤独地站立着,仿佛在等待着别人的理解和共鸣,但这种期待似乎是无望的。而高高的桅杆和峥嵘的日子,也象征着作者所处的困境和挑战。这一联通过描绘作者的孤独和困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尾联“弟兄游宦俱还舍,朝马骖驔禁漏声”,描绘了作者与兄弟一同游宦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在朝马和禁漏声中,作者与兄弟一同回到家中,结束了在外游宦的日子。这一联通过描绘归家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自然景象和情感交织、孤独和困境、归家场景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兴尽未归增寂寞,却嗟初兴到江城。
春愁不逐杨花散,秋恨还同桂影生。
孤学敢期人晤语,危樯何事日峥嵘。
弟兄游宦俱还舍,朝马骖驔禁漏声。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关键词解释

  • 杨花

    引用解释

    指柳絮。 北周 庾信 《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 宋 陈偕 《满庭芳·送春》词:“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裀。”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你看,柳絮!杨花!多么

  • 春愁

    读音:chūn chóu

    繁体字:春愁

    意思:春日的愁绪。
      ▶南朝·梁元帝《春日》诗:“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
      ▶唐·李白《愁阳春赋》:“春心荡兮如波,春愁乱兮如云。”
      ▶唐·张祜《折杨柳枝》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