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不昧人中佛,五戒俱全俗里僧。
意思:一个真正不昧人中佛,五条禁戒全社会里僧。
出自作者[宋]真德秀的《净豁持钵求度为说偈言》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真不昧人中佛,五戒俱全俗里僧》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一位特殊僧人的赞美。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一位在世俗中修行,却又不失其佛性的僧人。
首句“一真不昧人中佛”,直接点明这位僧人的特质。这里的“一真不昧”可以理解为这位僧人内心深处的真实与纯洁,如同佛陀一般,他不受世俗的污染,保持着内心的清净。
第二句“五戒俱全俗里僧”中的“五戒”通常指的是佛教的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位僧人不仅在世俗中修行,而且严格遵守佛教的戒律,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
接下来的两句“必待方袍与圆顶,维摩庞老又何曾”,描绘了这位僧人的装扮和行为。这里的“方袍圆顶”是佛教僧侣的标志性装扮,代表着这位僧人的身份和修行成果。然而,即使他身着这样的装扮,他也从未追求过这种外在的形式,这与维摩庞老(传说中的一位高僧)的行为有何不同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在世俗中修行,坚守佛教戒律,不追求形式的高僧形象,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的赞美和敬仰。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真正的修行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清净和品德的修炼。
最后,“又何曾”的疑问语气,更是强调了这位僧人的高尚品质和修行境界,使人对他产生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