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得秋雨》 点滴行云覆苑墙,飘萧微影度回塘。

点滴行云覆苑墙,飘萧微影度回塘。

意思:点滴行覆云苑墙,飘萧微影度回塘。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赋得秋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点滴行云覆苑墙,飘萧微影度回塘》是一首优美的七言绝句,其韵脚和用词都十分精妙。 首句“点滴行云覆苑墙”,以景起笔,形容行云如点滴汇聚,覆盖在园墙上。此句描绘出一种轻盈、流动的景象,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 “飘萧微影度回塘”,此句以“飘萧”形容云影在池塘中摇曳的姿态,更增添了几分动态和美感。 “秦声未觉朱弦润,楚梦先知韭叶凉。”这句诗运用了双关的手法,“秦声”既可指古琴之类的乐器所弹奏的曲调,也可理解为秦地的笛声。而“楚梦”则暗指楚地的巫山云雨,代指男女情事。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微妙的感觉,即某种美好的情感或记忆在心中仍然清晰,但已经变得有些凉意。 “野水有波增澹碧,霜林无韵湿疏黄。”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野水波澹碧,霜林黄叶稀疏,形成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最后两句“萤稀燕寂高窗暮,正是西风玉漏长”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凄清,萤火虫稀少,燕子寂静,高窗之夜更显寂寥,而西风中的玉漏声更增添了秋夜的漫长和孤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对点滴行云、秦声楚梦、野水霜林、萤稀燕寂等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凄美苍凉的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点滴行云覆苑墙,飘萧微影度回塘。
秦声未觉朱弦润,楚梦先知韭叶凉。
野水有波增澹碧,霜林无韵湿疏黄。
萤稀燕寂高窗暮,正是西风玉漏长。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行云

    读音:xíng yún

    繁体字:行雲

    英语:rack

    意思:(行云,行云)

     1.流动的云。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哀风兴感,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归鸟忘栖。”

  • 点滴

    读音:diǎn dī

    繁体字:點滴

    短语:少于 少数 些微 稀 一点儿 少许 些许 单薄 片 简单 鲜 星星点点 无几 有限 区区 寡 半点 一二 有数 星星 一丝 两 半

    英语

  • 回塘

    读音:huí táng

    繁体字:回塘

    意思:(参见迴塘)
    环曲的水池。
      ▶宋·王安石《蔷薇》诗之三:“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天雨花》第十三回:“桐叶萧萧秋气清,回塘曲水茭芦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