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意思:床头秋色小屏风山,碧帐垂烟缕。
出自作者[宋]毛滂的《烛影摇红 松窗午梦初觉》
全文赏析
【注释】:
此词融情人景,饶有情韵地抒写夏日松窗午梦初觉时的感受,创造出迷离惝怳,清丽闲雅的词境。
上片首句“ 一亩清阴”,极言松阴覆盖面积之广大;次句“半天潇洒”,极言松树之高爽 。意此句下缀“松窗午”三字,总括上文,兼点题面,说明以上情景 ,均为午梦初觉时透过窗口所看到的。“床头”二句写近景 。屏山,即屏风。“碧帐”,即绿色帐子,古代常称“ 碧纱厨”。因为窗外为松阴所笼置,所以室内光线变得非常暗淡,床头的屏风象是蒙上一层层秋色,床上的碧纱帐子象是一缕缕绿烟。这种景象都是从枕上看出去的,都恰到好处地描写了松窗下的凉意,切合“午梦初觉”的特定情境。此二句造语宛转含蓄,词笔工炼而传神。
过片由写景转向写人,表达了词人自身的心怀意绪。词人午梦方醒,可是在松阴笼置之下,又觉得凉意可人,仍然流连在梦境之中,心中充满了似梦似醒的迷蒙之感。结拍三句,写词人留恋梦境的景况。此三句为虚写 ,句句轻悠缥缈。词人在醒前所梦见的,是来到一个所在,那里有瘦石,有寒泉,有冷云。词人极善于炼字炼意 ,“瘦”、“寒”、“冷”诸字,都是精心提炼出来的,把现实中的松窗凉意带入梦境,又升华为幽静恬美,富于诗意的境界,从而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情韵。
此词以清泚的笔触,将夏日炎炎烈日下词人高卧松阴下的心怀、意绪表达得颇富诗情画意,读来饶有情味,引人入胜。
相关句子
- 展转屏山晓。-- 出自《菩萨蛮·芙蓉香卸桐阴薄》作者:[宋]卢祖皋
- 屏山云雨阑。-- 出自《菩萨蛮·画楼酒醒春心悄》作者:[宋]李亿
- 屏山画里。-- 出自《瑞鹤仙·画楼帘卷翠》作者:[宋]周氏
- 屏山斜展。-- 出自《清平乐·屏山斜展》作者:[宋]张先
- 玉枕小屏山。-- 出自《菩萨蛮·梅花枝上东风软》作者:[宋]赵长卿
- 屏山六。-- 出自《秦楼月》作者:[清]朱彝尊
- 绕屏山。-- 出自《江城子·东风吹恨上眉弯》作者:[宋]陈允平
- 楼外屏山。-- 出自《浪淘沙·楼下水潺湲》作者:[宋]蔡伸
- 小屏山。-- 出自《江城梅花引·轻煤一曲染霜纨》作者:[宋]丘崈
- 掩屏山。-- 出自《诉衷情·东风罨岸进船难》作者:[宋]丘崈
- 暮暮澄秋色。-- 出自《重酬杨仆射山亭诗》作者:[南北朝]薛道衡
- 秋色遍皋兰。-- 出自《重酬杨仆射山亭诗》作者:[南北朝]薛道衡
- 秋色满江干。-- 出自《诉衷情·夜深人悄漏声残》作者:[元]长筌子
- 装点尽秋色。-- 出自《浪淘沙慢》作者:[宋]周邦彦
- 助秋色。-- 出自《双头莲·一抹残霞》作者:[宋]周邦彦
- 秋色陡凄凉。-- 出自《望江南/忆江南》作者:[宋]李纲
- 平原秋色来。-- 出自《步桐台诗》作者:[南北朝]江淹
- 秋色增清壮。-- 出自《千秋岁·熙熙台上》作者:[宋]王之道
- 霁天秋色。-- 出自《暗香·霁天秋色》作者:[宋]陈允平
- 秋色满东篱。-- 出自《浪淘沙令·秋色满东篱》作者:[宋]王炎
- 书卷满床头。-- 出自《拟咏怀诗 十八》作者:[南北朝]庾信
- 行障镇床头。-- 出自《秋闺怨诗》作者:[南北朝]阴铿
- 滴露点,床头易。-- 出自《满江红·过了烧灯》作者:[宋]刘仙伦
- 床头醅正发。-- 出自《菩萨蛮·吟风敲遍阑干曲》作者:[宋]杨泽民
- 白酒床头初熟。-- 出自《清平乐·连云松竹》作者:[宋]辛弃疾
- 床头书不卷。-- 出自《戏赠张五弟諲三首》作者:[唐]王维
- 望尽床头秋月。-- 出自《调笑/调笑令》作者:[宋]晁补之
- 林下约,床头酒。-- 出自《满江红 新春用遁庵兄韵》作者:[金]段成己
- 床头易,聊抛废。-- 出自《满江红·著破青鞋》作者:[宋]刘克庄
- 小屏团扇中。-- 出自《春日杂题》作者:[宋]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