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意思: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出自作者[先秦]诗经的《黍离》
全文创作背景
《诗经》中的《黍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东周初年的历史事件有关。东周初年,周平王迁都洛阳,这是因为西周的首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王室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东周大臣行役路过故都镐京,看到曾经的宫殿宗庙已成为废墟,被茂盛的黍稷覆盖,心中悲愤难抑,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国家沦亡的痛苦。这就是《黍离》的创作背景。
相关句子
彼黍离离。
--
出自《答卢谌诗》作者:[魏晋]刘琨
沙棠离离。
--
出自《诗》作者:[汉]嵇康
松柏何离离。
--
出自《扶风歌》作者:[魏晋]刘琨
飞鸟起离离。
--
出自《古意诗 一》作者:[南北朝]萧衍
秋叶正离离。
--
出自《望宅中树有所思》作者:[唐]卢照邻
离离鴈出云。
--
出自《秋夜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促节下离离。
--
出自《咏檐前竹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新叶颇离离。
--
出自《八咏诗 霜来悲落桐》作者:[南北朝]沈约
离离水上蒲。
--
出自《咏蒲诗》作者:[南北朝]谢朓
白云复离离。
--
出自《和王中书德充咏白云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
出自《黍离》作者:[先秦]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
出自《黍离》作者:[先秦]诗经
田彼黍矣,几不螽蝝。
--
出自《噫田操四章章六句寄呈王介甫》作者:[宋]王令
田彼黍矣,则食於秋。
--
出自《噫田操四章章六句寄呈王介甫》作者:[宋]王令
彼稷育育。
--
出自《答卢谌诗》作者:[魏晋]刘琨
鹿鸣相邀,聚场之苗。
--
出自《淳化乡饮酒三十三章》作者:[隋]佚名
鹿鸣相邀,聚场之苗。
--
出自《淳化乡饮酒三十三章》作者:[隋]佚名
行或使之苗膏雨,心乎爱矣藿倾阳。
--
出自《丹青阁》作者:[宋]王迈
诗句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作者介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解释
离离
读音:
lí lí
繁体字:
離離
英语:
luxuriant
意思:
(离离,离离)
1.盛多貌。
▶《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毛传:“离离,垂
离离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