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蔡西山先生》 借问西山近何似,白云长护紫阳碑。

借问西山近何似,白云长护紫阳碑。

意思:请问这西山最近怎么样,白云长护紫阳碑。

出自作者[宋]翁升的《挽蔡西山先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道学先生遭遇不公的感慨和敬意的诗。 首句“伤哉道学不容时”,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学在当下社会中受到排斥和不被理解的惋惜之情。这里的“道学”指的是古代儒家的道德学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而“不容时”则暗示了这种理念与现实社会的格格不入。 第二句“力抵先生蹈至危”,描绘了道学先生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抗争的场景。这里的“力抵”意味着竭尽全力,而“蹈至危”则表示置生死于度外。 第三句“槐棘佥谋虽日伪,草茅公论实难欺”,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学先生所遭受的诽谤和诋毁的愤慨。这里的“槐棘佥谋”暗指那些心怀叵测的人,而“草茅公论”则表示普通人的公正评价。诗人认为,虽然道学先生受到了这些人的诽谤,但他们的真实品质是无法被掩盖的。 第四句“苍梧千里地虽远,白首一心天自知”,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学先生的敬仰之情。这里的“苍梧”是指遥远的南方地区,而“白首一心”则表示道学先生始终如一的信念。诗人认为,即使道学先生身处遥远的地方,但他们的品质和信念是值得尊敬的。 最后一句“借问西山近何似,白云长护紫阳碑”,以西山和紫阳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学先生的怀念之情。这里的“西山”是指位于北京西郊的一座山,而“紫阳碑”则是纪念明代著名道学家王阳明的碑文。诗人通过询问西山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学先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道学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道学先生遭遇不公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学精神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更加深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伤哉道学不容时,力抵先生蹈至危。
槐棘佥谋虽日伪,草茅公论实难欺。
苍梧千里地虽远,白首一心天自知。
借问西山近何似,白云长护紫阳碑。

关键词解释

  • 紫阳

    读音:zǐ yáng

    繁体字:紫陽

    意思:(紫阳,紫阳)

     1.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称。
      ▶朱熹之父朱松曾在紫阳山(在安徽省·歙县)读书。
      ▶朱熹后居福建·崇安,题厅事曰紫阳书室,以示不忘。后人

  • 西山

    读音:xī shān

    繁体字:西山

    意思:
     1.西方的山。
      ▶《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王粲《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文选•李密<陈情事表

  • 借问

    读音:jiè wèn

    繁体字:借問

    英语:may I ask

    意思:(借问,借问)

     1.犹询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