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西山近何似,白云长护紫阳碑。
意思:请问这西山最近怎么样,白云长护紫阳碑。
出自作者[宋]翁升的《挽蔡西山先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道学先生遭遇不公的感慨和敬意的诗。
首句“伤哉道学不容时”,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学在当下社会中受到排斥和不被理解的惋惜之情。这里的“道学”指的是古代儒家的道德学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而“不容时”则暗示了这种理念与现实社会的格格不入。
第二句“力抵先生蹈至危”,描绘了道学先生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抗争的场景。这里的“力抵”意味着竭尽全力,而“蹈至危”则表示置生死于度外。
第三句“槐棘佥谋虽日伪,草茅公论实难欺”,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学先生所遭受的诽谤和诋毁的愤慨。这里的“槐棘佥谋”暗指那些心怀叵测的人,而“草茅公论”则表示普通人的公正评价。诗人认为,虽然道学先生受到了这些人的诽谤,但他们的真实品质是无法被掩盖的。
第四句“苍梧千里地虽远,白首一心天自知”,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学先生的敬仰之情。这里的“苍梧”是指遥远的南方地区,而“白首一心”则表示道学先生始终如一的信念。诗人认为,即使道学先生身处遥远的地方,但他们的品质和信念是值得尊敬的。
最后一句“借问西山近何似,白云长护紫阳碑”,以西山和紫阳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学先生的怀念之情。这里的“西山”是指位于北京西郊的一座山,而“紫阳碑”则是纪念明代著名道学家王阳明的碑文。诗人通过询问西山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学先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道学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道学先生遭遇不公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学精神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