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道士陈天隐》 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

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

意思:明知道儒家之道本同流,没有了因为不自由。

出自作者[宋]谢枋得的《和道士陈天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以儒道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信仰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表达了作者深知儒道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缘的束缚,人们无法自由地追求和坚守自己的信仰。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即对于自由和信仰的渴望与无奈。 颔联“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借用道教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于尘世生活的看法。他希望摆脱红尘的困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但这种追求往往受到现实的限制。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困境的无奈和挣扎。 颈联“精神尝与天来往,驱壳不知谁滞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自由和肉体束缚的矛盾。他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够与天同在,不受肉体的束缚,但现实却往往与之相反。这一联通过描绘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展示了作者对于信仰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尾联“穹壤岂无陆修静,知君认得故吾不”,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同信仰和追求的肯定和理解。他希望像陆修静一样,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找到自己的归宿和信仰。同时,他也提醒读者要认清自己的内心,不要迷失在尘世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儒道为引子,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信仰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它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由和信仰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提醒读者要认清自己的内心,不要迷失在尘世中。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
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
精神尝与天来往,驱壳不知谁滞留,穹壤岂无陆修静,知君认得故吾不。
作者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

关键词解释

  • 儒道

    读音:rú dào

    繁体字:儒道

    意思:
     1.儒家的道德原则。
      ▶《荀子•子道》:“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七厉》叙贤,

  • 因缘

    读音:yīn yuán

    繁体字:因緣

    短语:

    英语:karma

    意思:(因缘,因缘)

     1.机会;缘分。
      ▶《史记•田叔列传》:“﹝任安﹞少孤贫困

  • 未了

    读音:wèi liǎo

    繁体字:未了

    英语:unfinished; outstanding

    意思:
     1.没有完毕;没有结束。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十三》:“寒衣尚

  • 明知

    读音:míng zhī

    繁体字:明知

    英语:scienter

    意思:I

     1.明确理解或瞭解。
       ▶《商君书•定分》:“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

  • 自由

    读音:zì yóu

    繁体字:自由

    短语:随意 随便 妄动 随心所欲 任性 肆意 擅自 任意 无限制 即兴 恣意

    英语:freedom

    意思:
     1.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