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虚斋》 时作苦语诗,幽泉汲修绠。

时作苦语诗,幽泉汲修绠。

意思:当时作苦语诗,幽泉汲水修绳。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虚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孤寂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独自在书房中的感受。首联,“虚斋闭疏窗,竹日光耿耿。”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空旷的书斋,半闭的疏窗,阳光透过竹丛洒在屋里,光明耀目。这营造了一种宁静,稍带落寞的氛围。 颔联,“更无司业酒,但有广文冷。”这里运用了典故,司业酒指的是官场中的热闹与应酬,广文冷则是指清贫冷清的生活。诗人表示,他的生活中没有那些繁华的应酬,只有清贫和冷清。 颈联,“人怜出入独,自喜往还省。”人们对他独自出入感到怜悯,但他自己却对这种生活感到满意。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接受和欣赏。 尾联,“时作苦语诗,幽泉汲修绠。”诗人时常用艰涩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就像从深幽的泉水中汲取水一样。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孤独的生活中寻找灵感,创作诗歌的过程。 整首诗以诗人的书房生活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的孤独状态,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立精神。诗人的心境深沉,语言凝练,形象生动,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虚斋闭疏窗,竹日光耿耿。
更无司业酒,但有广文冷。
人怜出入独,自喜往还省。
时作苦语诗,幽泉汲修绠。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时作

    读音:shí zuò

    繁体字:時作

    意思:(时作,时作)
    犹时兴。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而今时作,这些盐商头上戴的是方巾,中间定是一个水晶结子。”参见“时兴”。

    <

  • 苦语

    读音:kǔ yǔ

    繁体字:苦語

    意思:(苦语,苦语)
    犹苦言。
      ▶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苦语软言,随方弘训。”
      ▶宋·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 修绠

    读音:xiū gěng

    繁体字:修綆

    意思:(修绠,修绠)
    汲水用的长绳。
      ▶明·郑若庸《玉玦记•送行》:“鸿迹等浮萍,银瓶怯修绠。”
      ▶清·唐孙华《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三:“大裘百丈遮寒士,修绠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