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二首》 欲问当年事,耕人都不知。

欲问当年事,耕人都不知。

意思:想问当年事,在人们都不知道。

出自作者[唐]李中的《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后故人居所荒芜景象的诗。通过对荒凉环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故人居所被战乱破坏的惋惜和哀伤之情。 首句“维舟登野岸,因访故人居”,诗人因为要靠岸,所以乘船来到郊外,顺便拜访了故人的住所。这里的“维舟”和“访故人居”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乱后知何处,荆榛匝弊庐”,描述了战乱后故人居所的荒芜景象。诗人发现故人的住所已经无处可寻,四周被荆棘和杂草所包围,显得破败不堪。这里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通过“乱后”、“荆榛”、“匝弊庐”等词语,传达出战乱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和影响。 “欲问当年事,耕人都不知”,诗人想要询问故人的一些往事,但当地的农民都不知道,进一步强调了战乱对人们记忆的影响。这里的“耕人”代表了普通的农民,他们无法提供有关故人的往事,也暗示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大。 “空余堤上柳,依旧自垂丝”,最后两句描绘了堤上柳树的景象,与前文的荒芜形成对比。尽管故人的住所已经荒废,但堤上的柳树依旧生机勃勃,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繁华。这里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堤上柳”代表着过去的繁荣和美好,与前文的破败形成对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后故人居所荒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哀伤之情。诗人通过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将荒凉的环境、破败的住所、空无一人的农民和生机勃勃的柳树等意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维舟登野岸,因访故人居。
乱后知何处,荆榛匝弊庐。
欲问当年事,耕人都不知。
空余堤上柳,依旧自垂丝。

关键词解释

  • 年事

    读音:nián shì

    繁体字:年事

    英语:age

    意思:
     1.年岁,年纪。
      ▶南朝·梁·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已蹉跎,生平任浩荡。”
      ▶唐·杜甫《重送刘十弟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 当年

    读音:dāng nián

    繁体字:噹年

    英语:then

    意思:(当年,当年)
    I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
       ▶《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

  • 人都

    读音:rén dōu

    繁体字:人都

    意思:兽名。山都的一种。
      ▶清·周亮工《夜登杭州城楼有感》“异土临风须自慰,亲心万里苦相关。”自注:“汀治初造,砍大树千余。其树皆山都所居。山都有三种:下曰猪都,中曰人都,其高者为鸟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