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景彝观刑部厅燕侍郎画山水二首》 翠竹忽逢行尽处,白云相伴看多时。

翠竹忽逢行尽处,白云相伴看多时。

意思:翠竹忽逢行尽处,白云相伴看多时。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依韵和景彝观刑部厅燕侍郎画山水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首句“秋曹壁上奇山水,官冷尤将野趣宜”,直接点明了作者在秋天的官场上,欣赏着山水美景的情景。这里的“奇山水”指的是秋天的山水美景,而“官冷尤将野趣宜”则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更向往自然的野趣。 “翠竹忽逢行尽处,白云相伴看多时”,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行进中突然发现一片翠竹林尽头的景象,而白云相伴的景色则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这里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翠竹和白云与官场中的污浊和复杂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 “于今绝笔谁还识,当日清吟亦欠诗”,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作者在当时可能已经对诗歌创作失去了兴趣,而现在则感到无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这里的“绝笔”和“欠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犹喜一来重拂拭,惭无佳句续君辞”,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己能力的自谦。作者希望自己能够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去,但是又感到自己缺乏才华,无法续写君辞。这种自谦和希望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水美景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矛盾。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己能力的自谦,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曹壁上奇山水,官冷尤将野趣宜。
翠竹忽逢行尽处,白云相伴看多时。
于今绝笔谁还识,当日清吟亦欠诗。
犹喜一来重拂拭,惭无佳句续君辞。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白云

    读音:bái yún

    繁体字:白雲

    英语:white clouds

    意思:(白云,白云)

     1.白色的云。
      ▶《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庄

  • 翠竹

    读音:cuì zhú

    繁体字:翠竹

    英语:bamboo

    意思:绿竹。
      ▶南朝·齐·谢朓《游后园赋》:“积芳兮选木,幽兰兮翠竹。”
      ▶唐·鲍溶《云溪竹园翁》诗:“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

  • 多时

    读音:duō shí

    繁体字:多時

    英语:a long time

    意思:(多时,多时)
    很长时间。
      ▶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云近蓬莱常五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