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正月十五日夜应制(一作沈佺期诗)》 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

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

意思: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

出自作者[唐]孙逖的《正月十五日夜应制(一作沈佺期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描绘了洛阳城在节日的夜晚,天子和群臣共庆新春的场景。 首联“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描绘了洛阳城的元宵夜景,三五之夜,正是新春佳节,天子和群臣共庆新年,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彩仗移双阙”描绘了节日的彩仗在双阙之间移动的场景,双阙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里用来象征宫殿和权威。“琼筵会九宾”则描绘了盛大的宴会场面,九宾是古代外交礼仪中接见使节的一种礼仪,这里用来形容宴会的隆重和盛大。 “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这两句诗描绘了两个场景。舞成苍颉字,是指舞蹈者跳出了苍颉创造的文字,表达了文字的伟大和重要。灯作法王轮,则是指灯火构成了法王轮的图案,表达了佛教中佛法的广大和神秘。 最后,“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描绘了东方渐亮的场景,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遥垂御藻新,则表达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也表达了君王的期望和祝福。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节日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祝福和对新年的期望。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氛围和礼仪,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
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
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
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
作者介绍
孙逖(696~761)唐朝大臣、史学家,唐朝潞州涉县(今河北涉县)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九宾

    读音:jiǔ bīn

    繁体字:九賓

    英语:the most grand manners that there are nine officials receiving guests to go to the palace in ancien

  • 彩仗

    读音:cǎi zhàng

    繁体字:彩仗

    意思:(参见綵仗)
    彩饰的仪仗。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杨恭政》:“至三更,有仙乐,彩仗,霓旌,绛节,鸾鹤纷纭,五云来降,入于房中。”
      ▶清·洪昇《长生殿•定情

  • 筵会

    读音:yán huì

    繁体字:筵會

    意思:(筵会,筵会)
    集会宴请宾客;宴请宾客的集会。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寇莱公﹞谓允则曰:‘闻君在雄,筵会特盛,能为老夫作小会否?’允则曰:‘方入奏,不敢留,还日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