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事》 南渡衣冠废蒯缑,中原尽载向湖游。

南渡衣冠废蒯缑,中原尽载向湖游。

意思:南渡衣冠废蒯草绳,中原尽载向湖游。

出自作者[宋]区仕衡的《书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南渡衣冠废蒯缑》是一首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慨之作,通过对南渡时期的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深深思考和对历史的独特见解。 首句“南渡衣冠废蒯缑”中,“南渡”一词,指的是朝代更替,国家政治中心南移,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衣冠废蒯缑”则是对那个时代人物的一个描绘,他们不再佩带剑带,而是以蒯缑的方式生活。这句诗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风气的变化。 “中原尽载向湖游”一句,诗人以一种悲凉的笔调,描绘了中原的人们纷纷向南方迁移,表达了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的深深同情。 “胡尘不谓飞滇海,鬼火何因暗鄂州”两句,诗人以生动的描绘,描绘了战火纷飞的场面,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滇海之地的战尘飞扬,鄂州之地的鬼火闪烁,都象征着那个时代的混乱和黑暗。 “竟使兵家劳策画,到今国是计恩仇”两句,诗人对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反思。兵家的策略,使得人民备受苦难,国家的现状也因此变得复杂和困难。这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思,也是对战争和政治的深刻批判。 最后两句“草茅死未忘哀愤,岂但燕云恨白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于人民苦难的同情。他不仅对失去的燕云之地感到遗憾,更是对整个国家的命运感到哀痛和愤怒。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深深思考和对历史的独特见解。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热烈,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混乱有着深深的同情和理解。同时,诗人的反思也深入到战争、政治、国家命运等重大问题上,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渡衣冠废蒯缑,中原尽载向湖游。
胡尘不谓飞滇海,鬼火何因暗鄂州。
竟使兵家劳策画,到今国是计恩仇。
草茅死未忘哀愤,岂但燕云恨白沟。

关键词解释

  • 中原

    读音:zhōng yuán

    繁体字:中原

    英语:(n) the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意思:
     1.原野之中。
      ▶《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 衣冠

    读音:yì guān

    繁体字:衣冠

    短语:羽冠

    英语:clothes and hat

    意思:I

     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
     

  • 南渡

    读音:nán dù

    繁体字:南渡

    英语:Namtu

    意思:亦作“南度”。
     
     1.渡水而南。
      ▶《楚辞•九章•哀郢》:“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