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代次韵闻砧》 谁家秋夜捣衣声,遥忆良人在戍营。

谁家秋夜捣衣声,遥忆良人在戍营。

意思:谁家秋夜捣衣声,遥想良人在戍营。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代次韵闻砧》

全文赏析

这首诗《谁家秋夜捣衣声》是一首深切思念远在边疆戍守的良人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秋夜中的捣衣声,勾勒出一幅寂静而深情的画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首联“谁家秋夜捣衣声,遥忆良人在戍营”,诗人以秋夜中的捣衣声为引子,通过“谁家”这样的疑问,表达出对所有思念远在边疆亲人的人的共鸣。而“遥忆良人在戍营”,则直接点明诗人所思念的对象是在戍边。 颔联“野宿貔貅天一角,树移乌鹊月三更”,进一步描绘了戍边将士的孤寂生活。他们在野外宿营,与一群勇猛的军队——貔貅为伍,月亮已升至三更,乌鹊在树上栖息,时间已经到了深夜。这一联生动地描绘了边疆夜晚的寂静和孤独,同时也暗示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颈联“怨怀想像闺中切,逸韵悠扬枕上清”,诗人开始表达对远在边疆亲人的情感。通过想象她在闺中的生活,表达出深深的思念和关怀。同时,诗人在枕上吟咏出悠扬的诗句,表达出内心的宁静和愉悦。 尾联“砧杵催成岁迟暮,换时亦觉壮心惊”,诗人以砧杵声为结,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寂静。砧杵声是妇女们洗衣时敲打的工具声,在这里诗人借此表达出岁月的流逝。而当时间流逝,自己也即将步入中年时,对将士来说,也会感到一种壮志未酬的惊悸。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夜中的捣衣声为引子,通过描绘边疆将士的孤寂生活和表达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中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谁家秋夜捣衣声,遥忆良人在戍营。
野宿貔貅天一角,树移乌鹊月三更。
怨怀想像闺中切,逸韵悠扬枕上清。
砧杵催成岁迟暮,换时亦觉壮心惊。

关键词解释

  • 捣衣

    读音:dǎo yī

    繁体字:搗衣

    英语:to beat clothes (in washing)

    意思:(参见捣衣,擣衣)

    解释:1.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

  • 良人

    读音:liáng rén

    繁体字:良人

    英语:my good man

    意思:
     1.贤者;善良的人。
      ▶《诗•大雅•桑柔》:“维此良人,作为式谷。”
      ▶《庄子•田子方》:“

  • 秋夜

    读音:qiū yè

    词语解释

    ⒈  散文。鲁迅作。1924年发表。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描写作者后院里的两棵枣树以及鬼fc77眼的夜空。以秋天的夜空象征黑暗的现实,而枣树则是敢于斗争的勇士。作品意境深邃,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意义。

  • 谁家

    读音:shuí jiā

    繁体字:誰家

    意思:(谁家,谁家)

     1.何家,哪一家。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
      ▶《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忍耐不住,按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