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顷在道中闻邦衡侍郎将进周礼新解尝赋诗就为》 鸱阁行看迎太宰,象篦应记讲庖人。

鸱阁行看迎太宰,象篦应记讲庖人。

意思:鸱合行看迎接太宰,象篦应记讲厨师。

出自作者[宋]周必大的《顷在道中闻邦衡侍郎将进周礼新解尝赋诗就为》

全文创作背景

《顷在道中闻邦衡侍郎将进周礼新解尝赋诗就为》是宋代文人周必大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事件有关。在宋代,学者们对《周礼》的研究和解读持续不断,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观点。周必大在途中听说邦衡侍郎将要呈进一部新的《周礼》解读,于是赋诗表达了对此事的关注和期待。 通过这首诗,周必大可能对邦衡侍郎的学术成果表示赞赏,或对其勇于提出新解的精神表示敬佩。同时,诗歌也可能反映了当时学界对《周礼》解读的争议和讨论,以及文人之间通过诗歌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化现象。 要了解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还需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注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十谈经似子春,三公虚位待平津。
礼文元秉周邦旧,义训重颁楚老新。
鸱阁行看迎太宰,象篦应记讲庖人。
太平致了阴谋息,方信儒真道粹醇。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关键词解释

  • 应记

    读音:yìng jì

    繁体字:應記

    意思:(应记,应记)
    谓与所记的符合。
      ▶《汉书•薛宣传》:“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姦臧,封与湛……谌自知罪臧皆应记,而宣辞语温润,无伤害意。”
      ▶颜

  • 太宰

    读音:tài zǎi

    繁体字:太宰

    英语:Taizai

    意思:
     1.相传殷置太宰。
      ▶周称冢宰,为天官之长,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春秋列国亦多置太宰之官,职权不

  • 行看

    读音:xíng kàn

    繁体字:行看

    意思:
     1.且看。
      ▶唐·韩愈《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
      ▶明·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紫宸,凤池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

  • 庖人

    读音:páo rén

    繁体字:庖人

    英语:cook

    意思:
     1.官名。职掌供膳。
      ▶《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贾公彦疏:“庖人得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