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代河合母氏题《曼殊画谱》》 我望东海寄归信,儿到灵山第几重?

我望东海寄归信,儿到灵山第几重?

意思:我希望东海寄回信,孩子到灵山第几重?

出自作者[近代]苏曼殊的《代河合母氏题《曼殊画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期待的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诗的情境和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首句“月离中天云逐风”描绘了夜空中的景象,月亮偏离了天空的正中,云彩在风中追逐。这个景象可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第二句“雁影凄凉落照中”,借用雁影和落照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和凄凉的气氛。大雁通常被视为传递书信的象征,诗人可能在此暗示自己正在等待远方的消息。 第三句“我望东海寄归信”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期待。他望向东海,希望在那里能够收到亲人的回信。这里的“寄归信”三个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思念和期待。 最后一句“儿到灵山第几重?”则展示了诗人的内心焦虑。他在想,他的儿子是否已经到达灵山,又是在灵山的哪一处?这种询问的语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期待和焦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夜空、大雁、东海和灵山为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待。诗的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离中天云逐风,雁影凄凉落照中。
我望东海寄归信,儿到灵山第几重?
作者介绍 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关键词解释

  • 灵山

    读音:líng shān

    繁体字:靈山

    英语:Lingshan

    意思:(灵山,灵山)

     1.道家指蓬莱山。
      ▶《文选•左思<吴都赋>》:“巨鳌赑屃,首冠灵山。”
      

  • 东海

    读音:dōng hǎi

    繁体字:東海

    英语:East China Sea

    意思:(东海,东海)

     1.海名。所指因时而异。大抵先秦时代多指今之黄海;秦·汉以后兼指今之黄海、东海;明以后所

  • 信儿

    读音:xìn ér

    繁体字:信兒

    英语:message

    意思:(信儿,信儿)
    消息,音信。
      ▶《红楼梦》第九二回:“我今日已经在学房里告了假了。这会子没有信儿,明儿可是去不去呢?”老舍

  • 山第

    读音:shān dì

    繁体字:山第

    意思:山中别墅。
      ▶唐·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
      ▶唐·沈佺期《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主家山第早春归,御辇春游绕翠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