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中秋夜不见月》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意思:阴云傍晚上空虚,今晚清光已经破除。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中秋夜不见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它是一首描绘夜晚月色的诗。让我们逐步赏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前两句“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阴云在薄暮时分升上了天空,这晚没有了云层的遮挡,清朗的月光已经显现出来。这两句诗中,“阴云”和“薄暮”暗示了夜晚的黑暗和静谧,“上空虚”则描绘了天空的广阔和月光的洒落。而“此夕清光已破除”则直接点明了月光的明亮。 接下来的两句“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描绘了作者对月光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忧虑。作者担心,当天明太阳升起后,明亮的阳光可能会削弱月光,就像蟾蜍需要月亮的滋养一样。这里的“玉轮”和“养蟾蜍”是作者对月亮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对明日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欣赏和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热爱。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夜月之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清光

    读音:qīng guāng

    繁体字:清光

    英语:letter out

    意思: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
      ▶《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

  • 薄暮

    读音:bó mù

    繁体字:薄暮

    短语:暮 夕 垂暮

    英语:twilight

    意思:
     1.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

  • 破除

    读音:pò chú

    繁体字:破除

    短语:脱 割除 散 祛 免去 祛除 驱除 辟 摒 破 革除 消 消弭 免 除掉 清除 排 去掉 败 免除 拔除 摈除 解 剪除

    英语:

  • 阴云

    读音:yīn yún

    繁体字:陰雲

    短语:

    英语:dark clouds

    意思:(阴云,阴云)

     1.天阴时的云。
      ▶三国·魏·曹植《仲雍哀辞》:

  • 上空

    读音:shàng kōng

    繁体字:上空

    英语:(n) up overhead; in the sky

    意思:指一定地点上面的天空。
      ▶周立波《湘江一夜》:“各种火舌,一阵阵爆炸的红焰,一道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