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永遇乐·银烛将残》 青娥皓齿,云鬟花面,见了绮罗无数。

青娥皓齿,云鬟花面,见了绮罗无数。

意思:青娥洁白的牙齿,说个丫鬟花面,见了绮罗无数。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永遇乐·银烛将残》

全文赏析

这首诗《银烛将残,玳筵初散,依旧愁绪》是一首描绘爱情和离别的深情诗篇。它通过描绘一个男子在酒宴后的情感状态,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痛苦。 首先,诗中的“银烛将残,玳筵初散”描绘了一个夜晚的结束,银色的蜡烛即将燃尽,豪华的宴席也已结束,这象征着欢乐的时光已经过去,留下的只有深深的愁绪。 “醉里凝眸,娇来纵体,此意难分付”这几句描绘了男主人公在酒醉中凝视爱人的情景,他沉醉在她的美丽和温柔中,但这种情感却难以表达和传达。 “怜伊只似,风前轻燕,好语暂来还去”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怜惜和眷恋,他把她比作风前的轻燕,虽然美丽轻盈,但她的言语却像过眼云烟,短暂而难以把握。 “重楼静,珠帘休下,待扫画梁留住”这几句表达了男主人公希望抓住这份感情的强烈愿望,他希望再次见到爱人,扫除画梁上的尘埃,把她留下来。 “青娥皓齿,云鬟花面,见了绮罗无数”这几句描绘了男主人公在繁华的宴会中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女子,但他心中只有那个他深爱的人。 最后,“如今拚了,萦眠惹梦,没个顿身心处”表达了男主人公对爱情的绝望和无助,他决定放弃睡眠和梦想,但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让他安心的地方。 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描绘男主人公的情感状态,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痛苦。它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银烛将残,玳筵初散,依旧愁绪。
醉里凝眸,娇来纵体,此意难分付。
怜伊只似,风前轻燕,好语暂来还去。
重楼静,珠帘休下,待扫画梁留住。
青娥皓齿,云鬟花面,见了绮罗无数。
只你厌厌,教人竟日,一点无由诉。
如今拚了,萦眠惹梦,没个顿身心处。
深诚事,骖鸾解佩,是许未许。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绮罗

    读音:qǐ luó

    繁体字:綺羅

    英语:figured woven silk material; damask

    意思:(绮罗,绮罗)

     1.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汉

  • 云鬟

    读音:yún huán

    繁体字:雲鬟

    英语:bun

    意思:(云鬟,云鬟)

     1.高耸的环形髮髻。
      ▶唐·李白《久别离》诗:“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
      ▶

  • 青娥

    读音:qīng é

    繁体字:青娥

    意思:
     1.即青女。主司霜雪的女神。
      ▶明·刘基《钟山作》诗之十一:“青娥不分秋容寂,故染枫林似老人。”
      ▶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恨封姨欺花偏紧,怨青娥侵荷忒

  • 皓齿

    引用解释

    洁白的牙齿。《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皓齿粲烂,宜笑的皪。” 唐 权德舆 《六府诗》:“木兰泛方塘,桂酒启皓齿。” 宋 柳永 《思归乐》词:“皓齿善歌长袖舞,渐引入醉乡深处。” 清 陈梦雷 《今日良宴会》诗:“清歌发皓齿,妙节协笙簧。”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丁东草·石榴>》:“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

  • 花面

    读音:huā miàn

    繁体字:花麵

    意思:
     1.如花的脸。形容女子貌美。
      ▶唐·李端《春游乐》诗之一:“褰裳踏露草,理鬓回花面。”
      ▶唐·刘禹锡《寄赠小樊》诗:“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 无数

    读音:wú shù

    繁体字:無數

    短语:博 过剩 成千上万 重重 好多 多 过多 衮衮 洋洋 许多 浩大 诸多 很多 森 广大 丛 浩繁 累累 多多益善

    英语:numberles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