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碧澜亭》 风清六月非朱夏,气爽三时似素秋。

风清六月非朱夏,气爽三时似素秋。

意思:风清六月不是朱夏,气爽三时像素秋。

出自作者[宋]王炎的《题碧澜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首句“一色挼蓝染碧流,翚飞恰对白苹洲”描绘了诗人的眼前景色:一片蓝色的水域如同被揉搓一般,流淌着清澈的绿色。一只飞翔的鸟正对着一片白色的沙洲。这里的“挼蓝”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水的蓝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而“翚飞”则比喻华丽的建筑或雄伟的景象,这里用来形容对岸的景色壮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的惊叹之情。 “风清六月非朱夏,气爽三时似素秋”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感受。在六月的清风中,诗人感到这不是炎热的夏季,而是清爽宜人的秋季。这里的“非朱夏”和“似素秋”都表达了诗人对此时环境的喜爱和舒适感。 “自笑品题无翰墨,也知领略欠觥筹”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自嘲和无奈。诗人自我评价没有文学才华,无法写出景色的精髓;同时又知道自己的领略能力不够,无法完全欣赏眼前的美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自我评价之间的矛盾和无奈。 最后,“凫鸥定怪霜髯叟,难洗胸中万古愁”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感。诗人感到自己年老色衰,可能无法像年轻的凫鸥一样欢快地飞翔;同时他也感到自己心中有难以洗去的忧愁,无法完全享受眼前的美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自我评价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色挼蓝染碧流,翚飞恰对白苹洲。
风清六月非朱夏,气爽三时似素秋。
自笑品题无翰墨,也知领略欠觥筹。
凫鸥定怪霜髯叟,难洗胸中万古愁。

关键词解释

  • 朱夏

    读音:zhū xià

    繁体字:朱夏

    意思:夏季。
      ▶《尔雅•释天》:“夏为朱明。”
      ▶三国·魏·曹植《槐赋》:“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
      ▶《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况青春告谢,朱夏已临

  • 风清

    读音:fēng qīng

    繁体字:風清

    意思:(风清,风清)

     1.谓风轻柔而凉爽。
      ▶南朝·梁元帝《钟山飞流寺碑》:“云聚峰高,风清钟彻。”
      ▶唐·戴叔伦《泊湘口》诗:“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

  • 素秋

    读音:sù qiū

    繁体字:素秋

    意思:
     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汉·刘桢《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于水游。”
      ▶唐·杜甫《秋兴》诗之六:“瞿唐峡

  • 六月

    读音:liù yuè

    繁体字:六月

    英语:June

    意思:《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
      ▶《国语•晋语四》:“秦伯赋《六月》。”
      ▶韦昭注:“《六月》,道尹吉

  • 夏气

    读音:xià qì

    繁体字:夏氣

    意思:(夏气,夏气)
    夏令的节气,夏天的气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调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