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竹二首》 物意有相合,人心原自明。

物意有相合,人心原自明。

意思:物意有相符合,人心原本明。

出自作者[宋]袁燮的《咏竹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野性与俗违,澹然都无营》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的赞美诗。诗人通过对水苍玉竹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野性的热爱,对淡泊无营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竹子坚韧不屈、四季常青特性的赞美。 首联“野性与俗违,澹然都无营”,诗人以“野性”自居,与世俗相违,表达出他内心的淡泊无营。他以水苍玉竹为象征,表达出他对自然野性的热爱。 颔联“窗前水苍玉,未能独忘情”,诗人描绘了窗前水苍玉竹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这处景色的深深喜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颈联“对之三伏中,爽气高秋横”,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出他在炎热的夏季和凉爽的秋天的感受。竹子在三伏天中仍然保持清爽,给人带来凉爽的感受,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进一步赞美了竹子的各种特性,如中虚、节劲、凌厉、柯叶长敷荣等,这些都是竹子坚韧不屈、四季常青的特性。诗人通过这些描绘,表达出他对竹子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最后,“物意有相合,人心原自明”,诗人以物喻人,表达出他对人生的理解。他认为人心与物意相合,人的情感和思想应该自然流露,不应该被世俗所束缚。 整首诗以水苍玉竹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野性的热爱,对淡泊无营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坚韧不屈、四季常青特性的赞美。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自然风景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性与俗违,澹然都无营。
窗前水苍玉,未能独忘情。
对之三伏中,爽气高秋横。
数竿亦已好,况此繁阴成。
中虚洞无物,节劲老更清。
霜雪自凌厉,柯叶长敷荣。
物意有相合,人心原自明。
僻居寡朋侪,命汝为友生。
虽无切磋语,而有清越声。
入耳久亦佳,此意不可名。

关键词解释

  • 自明

    读音:zì míng

    繁体字:自明

    意思:
     1.自我表白。
      ▶《楚辞•九章•惜诵》:“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着以自明。”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柰其善盗嫂何也!’不

  • 相合

    读音:xiāng hé

    繁体字:相合

    英语:coincidence

    意思:
     1.彼此一致;相符。
      ▶《后汉书•文苑传下•张升》:“升少好学,多关览,而任情不羁。其意相合者,则倾身结交

  • 人心

    读音:rén xīn

    繁体字:人心

    英语:popular feeling

    意思:
     1.人的心地。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 物意

    读音:wù yì

    繁体字:物意

    意思:
     1.众人的心意。
      ▶《魏书•元晖传》:“先皇移都,为百姓恋土,故发冬夏二居之诏,权宁物意耳。”
     
     2.景物的情态。
      ▶宋·欧阳修《奉答圣俞岁

  • 有相

    读音:yǒu xiāng

    繁体字:有相

    意思:
     1.谓有贵相。
      ▶汉·王充《论衡•命义》:“犹高祖初起,相工入丰·沛之邦,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贵而有相也。”
      ▶《北史•齐纪中•文宣帝》:“﹝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