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 行游昼不厌,风物夜宜看。

行游昼不厌,风物夜宜看。

意思:游览白天不厌倦,风东西晚上应该看。

出自作者[唐]沈佺期的《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清明节和春闱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夜晚的风光。 首两句“闻道清明近,春闱向夕阑。”点明了时间,清明节即将到来,而春闱也接近尾声。春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通常在春天举行,因此这两句诗也暗示了考试即将结束,人们即将迎来短暂的假期。 “行游昼不厌,风物夜宜看。”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他白天游行在田野间,享受着春天的美景,夜晚则沉醉于春天的夜色中。这里的“风物”一词,既指自然风光,也指人文景观,如古建筑、民俗活动等。 “斗柄更初转,梅香暗里残。”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北斗星柄已经转向了东方,梅花的香气在夜晚中弥漫。这里的“斗柄更初转”是一个非常美的描绘,它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 “无劳秉华烛,晴月在南端。”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夜晚的晴空的赞美。他不需要点燃华烛来照明,因为明亮的月亮已经挂在南方的天空中。这两句诗给人一种宁静、明亮的感觉,让人感到春天的夜晚是那么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明节和春闱为背景,通过描绘白天和夜晚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闻道清明近,春闱向夕阑。
行游昼不厌,风物夜宜看。
斗柄更初转,梅香暗里残。
无劳秉华烛,晴月在南端。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沈佺期(约656—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关键词解释

  • 风物

    读音:fēng wù

    繁体字:風物

    英语:scenery

    意思:(风物,风物)

     1.风光景物。
      ▶晋·陶潜《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宋·张昇《

  • 不厌

    读音:bù yàn

    繁体字:不厭

    英语:not mind doing sth

    意思:(不厌,不厌)
    I

     1.不嫌;不加以排斥。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

  • 行游

    读音:xíng yóu

    繁体字:行游

    意思:(参见行游)
    见“行游”。

    解释:1.亦作\"行游\"。 2.出行;出游。

    详细释义:出游、出行。文选?曹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