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句曲山中隐者》 伯阳已信皆糟粕,季子何劳问姓名。

伯阳已信皆糟粕,季子何劳问姓名。

意思:伯阳已信都糟粕,你怎么询问姓名。

出自作者[明]郭武的《寄句曲山中隐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康乐公(谢灵运)的赞扬和敬仰之诗。康乐公一生热爱山水,移居到烟霞之间,远离尘世纷扰。他常常以鹤书的方式拒绝出仕,表现出他高洁的品格。他头戴皮冠,手拄拐杖,满面风霜,不畏世俗的眼光。他卖药修琴,偶尔入城,但来去无踪,很少有人认识他。 世人想见康乐公却难以寻觅,樵夫遇见也大多不识。而当他现身时,人们却往往惊慌失措,甚至不敢认出他。然而,康乐公并不在意这些,他依然卖药修琴,逍遥自在。 作者对康乐公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相信康乐公的精神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就像伯阳(老子)的学说一样,已经成为了糟粕。而季子何劳问姓名,表达了作者对康乐公的敬仰之情,无需问其姓名。 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康乐公隐居处的向往之情。他不需要通过别人传达邀请,明天就会载着酒听莺而去,亲自前往拜访康乐公。这表现出作者对康乐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山水之美的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康乐公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山水之美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康乐平生爱山水,移家直入烟霞里。
一窥尘网便深藏,两以鹤书征不起。
头戴皮冠手扶策,苍苍满面风霜色。
世人欲见恐难寻,樵客相逢多不识。
卖药修琴还到城,暂来倏去谁将迎。
伯阳已信皆糟粕,季子何劳问姓名。
予亦曾知君隐处,风泉翠滴琅玕树。
不待长须更致书,明朝载酒听莺去。

关键词解释

  • 伯阳

    读音:bó yáng

    繁体字:伯陽

    意思:(伯阳,伯阳)

     1.古贤人。相传为舜七友之一。
      ▶《墨子•所染》:“舜染于许由、伯阳。”
      ▶孙诒让间诂:“此伯阳自是舜时贤人。”
      ▶《吕

  • 季子

    读音:jì zǐ

    繁体字:季子

    英语:plum

    意思:
     1.指春秋时吴季札。为吴王寿梦少子。不受君位,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省称“季子”。歷聘各国,过徐,徐君爱其剑,季子为使上国,未与。及返,徐

  • 糟粕

    读音:zāo pò

    繁体字:糟粕

    短语:流毒 遗毒 残渣 余烬

    英语:scum

    意思:酒滓。喻指粗恶食物或事物的粗劣无用者。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凶年

  • 劳问

    读音:láo wèn

    繁体字:勞問

    意思:(劳问,劳问)
    慰问。
      ▶《汉书•张延寿传》:“永始、元延间,比年日蚀,故久不还放,玺书劳问不绝。”
      ▶《明史•陈亨传》:“成祖还军,亲诣亨第劳问。”

  • 姓名

    读音:xìng míng

    繁体字:姓名

    英语:name and surname

    意思:姓和名字。
      ▶《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