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白菊三首》 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著不平。

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著不平。

意思:诗中有顾虑仍然需要警惕,不要向诗中明显不公平。

出自作者[唐]司空图的《白菊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陶渊明式的狂生形象,他有情致、有才华,但不求显达,避人疑云,逃名隐世。诗人表达了对这种潇洒自得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通过对狂生形象的刻画和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自得的美好境界。 首句“不疑陶令是狂生”,以陶渊明为比,引出狂生形象,表现出他的豁达和不拘一格。颔联“作赋其如有定情”,进一步展现了狂生的才情和情致,他创作诗歌、赋文,不是为了追求功名,而是出于内心的情感表达。颈联“犹胜江南隐居士,诗魔终袅负孤名”,将狂生与江南的隐居士相比,认为他更胜一筹,因为狂生能够以诗歌为魔,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而隐居士则默默无闻。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狂生生活态度的赞美和向往。“自古诗人少显荣,逃名何用更题名”,诗人认为自古以来诗人很少能够获得显达和荣耀,因此逃避名声也没有必要再追求功名。尾联“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著不平”,则是诗人对狂生的劝诫,让他在诗歌中不要流露出过多的忧虑和不平,保持一种超脱和自在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狂生形象的刻画和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自得的美好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疑陶令是狂生,作赋其如有定情。
犹胜江南隐居士,诗魔终袅负孤名。
自古诗人少显荣,逃名何用更题名。
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著不平。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
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
作者介绍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

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关键词解释

  • 不平

    读音:bù píng

    繁体字:不平

    短语:左袒 偏心 偏听偏信 偏袒 厚此薄彼 不公 偏

    英语:grievance

    意思:
     1.不均平;不公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