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畝万箱增地利,西清三刻对天颜。
意思:南亩万箱增加有利,西清三刻回答皇上。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大理黄丞宗旦通判颍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曾随征虏出萧关,又案公田汝水湾。南畝万箱增地利,西清三刻对天颜。一麾通守彤襜贵,九棘凭刑赤笔闲,闾里欢迎旧從事,随车雨气自应还。》是一首对曾随征东将军出征边疆,后来又任职地方官员的诗人的赞美诗。
首联“曾随征虏出萧关,又案公田汝水湾。”诗人描述了这位官员的丰富经历,他曾随征东将军出征边疆,保卫国家安宁,后又任职地方,勤政爱民。萧关是古代边关要地,这里用它来象征边疆的险要之地。公田汝水湾则象征着和平宁静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忠诚和勇敢的赞美。
“南畝万箱增地利,西清三刻对天颜。”颔联描绘了这位官员在地方任职时的政绩。他为地方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使万亩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增加了土地的产量。同时,他也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赞赏,得到了升迁的机会。三刻对天颜,形象地描绘了这位官员受到皇帝的重视和信任。
“一麾通守彤襜贵,九棘凭刑赤笔闲。”颈联进一步描述了这位官员的职务变化和权力提升。他被任命为通守,这是一种高级地方官职,地位尊贵。同时,他也得到了处理重大案件的机会,用赤笔批示案件,显示了他的权威和公正。
“闾里欢迎旧從事,随车雨气自应还。”尾联描绘了这位官员在地方上的声望和受欢迎的程度。他过去的从政经历使他在乡里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尊敬。同时,他也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他的到来应该会给乡里带来更多的福祉和繁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忠诚、勇敢、勤政爱民、政绩卓著的地方官员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丰富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这位官员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