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 掩映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

掩映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

意思:掩映橘林千点火,清澈水潭一盆油。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湖山美景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首句“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湖山之间停留、游玩的愿望。这里的“湖山”指的是山水风景,“处处好淹留”表达了诗人对湖山美景的喜爱和留恋,“最爱”则表达了诗人对东湾北坞头的特殊情感。 “掩映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描绘了东湾北坞头的美丽景色。橘林掩映在山水之间,如同燃烧的火焰;潭水清澈见底,如同明镜般的水盆。这两句诗将湖山的美丽景色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人仿佛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 “龙头画舸衔明月,鹊脚红旗蘸碧流。”进一步描绘了湖山的动态美。画舸在湖面上游弋,如同龙首一般,衔着明月;红旗在碧绿的湖水中摇曳,如同鹊脚一般,与碧绿的湖水相交融。这两句诗将湖山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相结合,使湖山的美丽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两句“为报茶山崔太守,与君各是一家游。”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玩的愉悦心情。诗人邀请友人在茶山崔太守处一同游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热情和友谊。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湖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谊,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温馨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
掩映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
龙头画舸衔明月,鹊脚红旗蘸碧流。
为报茶山崔太守,与君各是一家游。
[尝羡吴兴每春茶山之游,洎入太湖,羡意减矣。
故云。
]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潭水

    读音:tán shuǐ

    繁体字:潭水

    造句:

  • 掩映

    读音:yǎn yìng

    繁体字:掩映

    短语:搭配 烘托 衬托 铺垫 烘云托月 陪衬 反衬 映衬

    英语:set off one another

    意思:
     1.

  • 点火

    读音:diǎn huǒ

    繁体字:點火

    短语:明灯 掌灯

    英语:(v) light a fire

    意思:(点火,点火)

     1.燃火;引火。
      ▶元·无

  • 橘林

    读音:jú lín

    繁体字:橘林

    意思:
     1.古蜀名园。
      ▶汉·扬雄《蜀都赋》:“西有盐泉、铁冶、橘林、铜陵。”
      ▶《宋书•谢灵运传》:“至若凤·丛二臺,云梦、青丘、漳渠、淇园、橘林、长洲,虽千乘之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