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发关山》 来时未见梨花破,别后方惊燕子飞。

来时未见梨花破,别后方惊燕子飞。

意思:来的时候没有看到梨花破,分手后才惊动燕子飞。

出自作者[宋]郑獬的《晚发关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行客在旅途中的感受,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首句“烛前行客卷征衣,路转平林入翠微”描绘了行客在夜色中赶路的情景。蜡烛的微光下,行客缓缓卷起征衣,道路在平林的掩映下隐入了翠微之中。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以烛光、征衣、平林和翠微,勾勒出夜晚山路的寂静和深远。 “家在白云乡里住,人从明月岭边归”这两句诗描绘了行客的家乡——白云乡,以及他从明月岭归来的情景。这里,“白云”和“明月”都是中国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纯洁和高尚,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来时未见梨花破,别后方惊燕子飞”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行客的离别之痛。他来的时候,梨花还未开放,而如今却惊见燕子飞回,暗示着离别的伤痛和时间的流逝。梨花未开,燕子归来,这都是离别后的偶然发现,它们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最后,“绿树连阴十三驿,从今归梦到家稀”这两句诗描绘了行客在十三驿的绿树荫下休息的情景。这里的“连阴”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悲伤和旅途的艰辛。而“归梦”则表达了行客对家乡的深深思念,然而由于离别,他恐怕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地方。因此,“家稀”暗示了他对未来回家的不确定和担忧。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行客在旅途中的感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它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充满了情感和深度,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烛前行客卷征衣,路转平林入翠微。
家在白云乡里住,人从明月岭边归。
来时未见梨花破,别后方惊燕子飞。
绿树连阴十三驿,从今归梦到家稀。
作者介绍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关键词解释

  • 梨花

    读音:lí huā

    繁体字:梨花

    意思:
     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梁·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 后方

    读音:hòu fāng

    繁体字:後方

    英语:(n) far back from the battle\'s front lines; the rear

    意思:(后方,后方)

     1.后面。

  • 燕子

    读音:yàn zi

    繁体字:燕子

    短语:

    英语:swallow

    意思:
     1.家燕的通称。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杨白花》:“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

  • 惊燕

    读音:jīng yàn

    繁体字:驚燕

    意思:(惊燕,惊燕)
    附于画轴的纸条。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惊燕》:“凡画轴制裱既成,以纸二条附于上,若垂带然,名曰惊燕。其纸条古人不粘,因恐燕泥点污,故使因风飞动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