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日次寿州》 自催屋里红鳞脍,不弹墙头白项鸦。

自催屋里红鳞脍,不弹墙头白项鸦。

意思:从催屋里红鳞鱼,不弹墙头白脖子乌鸦。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九日次寿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旧和当前的孤独感。诗中描绘了过去的欢乐时光,与现在的孤独和自我反思形成对比。 首句“昔人把菊望青榼,今我持酒无黄花。” 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饮酒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生活的无奈。这里的“菊”和“酒”都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象征,菊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对美好时光的象征,而酒则常常被用作表达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自催屋里红鳞脍,不弹墙头白项鸦。”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自我安慰和自我满足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烹饪鲜美的鱼肉来打发时间,而不是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如弹奏墙头的白项鸦。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寿春城高枕淮水,绿蒲疏疏暮帆起。”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寿春城,高枕淮水,环境优美宁静。然而,这并没有让诗人感到满足,反而让他想起了过去的欢乐时光。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登临不学孟参军,帽坠山风破一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自我反思。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像孟浩然那样潇洒地登临远眺,因为他的帽子在山风中吹落,导致他只能乘船离开。这里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在生活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欢乐与孤独、物质与精神等元素,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反思。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都非常丰富,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人把菊望青榼,今我持酒无黄花。
自催屋里红鳞脍,不弹墙头白项鸦。
寿春城高枕淮水,绿蒲疏疏暮帆起。
登临不学孟参军,帽坠山风破一舟。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墙头

    读音:qiáng tóu

    繁体字:墻頭

    英语:top of the wall

    意思:(墙头,墙头)
    亦作“墻头”。
     
     1.围墻的上端。
      ▶唐·于鹄《题美人》诗:“秦

  • 屋里

    读音:wū lǐ

    繁体字:屋裏

    英语:wife

    意思:(屋里,屋里)

     1.室内。
      ▶北周·庾信《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唐·杜甫《见萤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