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哭同年罗著作》 生死虽殊道义存,晓来襟袖有啼痕。

生死虽殊道义存,晓来襟袖有啼痕。

意思:生与死虽然不同存有道义,晓来领袖有啼痕。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哭同年罗著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生死虽殊道义存,晓来襟袖有啼痕》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作者对生死观念的独特理解,以及对道义和人性的深度思考。首句“生死虽殊道义存”,道出了作者对生死观念的独特理解。生死是自然规律,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然而在道义面前,人们应该超越生死的界限,以道义为重。这种生死观既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也体现了他的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 “晓来襟袖有啼痕”一句,描绘了作者在清晨醒来,发现衣襟和袖子上沾满了泪痕的情景。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悲伤,也暗示了他在面对生死问题时所经历的挣扎和痛苦。 “只应知我方憔悴”一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才能感受到他的憔悴和痛苦。这种孤独和无助,既体现了作者对道义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他对知己的渴望和对理解的追求。 “时向商山入梦魂”一句,描绘了作者在梦中回到商山的情景。商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作者在这里入梦,可能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安慰和寄托。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道义和人性的追求和对文化的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生死观念、道义和人性的深度思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孤独和无助,以及对道义和人性的追求和对文化的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生死虽殊道义存,晓来襟袖有啼痕。
只应知我方憔悴,时向商山入梦魂。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晓来

    读音:xiǎo lái

    繁体字:曉來

    意思:(晓来,晓来)
    天亮时。
      ▶唐·杜甫《偪侧行赠毕四曜》:“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不闻钟鼓传。”
      ▶宋·王安国《清平乐》词:“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遶天涯。”

  • 道义

    读音:dào yì

    繁体字:道義

    短语:德性 道 德 德行 道德

    英语:morality and justice

    意思:(道义,道义)

     1.道德义理。

  • 生死

    读音:shēng sǐ

    繁体字:生死

    英语:life and death

    意思:
     1.生和死;生或死。
      ▶《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

  • 啼痕

    读音:tí hén

    繁体字:啼痕

    意思:泪痕。
      ▶唐·岑参《长门怨》诗:“绿钱侵履迹,红粉溼啼痕。”
      ▶元·曾瑞《蝶恋花•闺怨》套曲:“别后身属新恨管,泥金翠袖啼痕满。”
      ▶郁达夫《春江感旧》诗之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