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晓》 老人不睡秋夜长,五更鼓角鸣东堂。

老人不睡秋夜长,五更鼓角鸣东堂。

意思:老年人不睡秋夜长,五更鼓吹鸣东堂。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秋晓》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晚的景色和老人心情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寂静、寂寥和老人的孤独、悲凉。 首联“老人不睡秋夜长,五更鼓角鸣东堂。”通过“老人不睡”和“秋夜长”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老人在漫长的秋夜中无法入睡的情景,体现了老人的孤独和寂寥。“五更鼓角鸣东堂”则进一步渲染了寂静的夜晚和孤独的氛围。 颔联“悲蛩床下欲无语,黄叶瓦清新有霜。”中,“悲蛩床下欲无语”通过蟋蟀的悲鸣,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而“黄叶瓦清新有霜”则通过黄叶和霜的描述,展现了秋天的景象。 颈联“雁声相应江南北,北杓欲下天中央。”中,“雁声相应江南北”描绘了雁群南飞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氛,而“北杓欲下天中央”则通过北斗七星的描述,展现了深夜的天空。 尾联“老人山尊有美酒,岸巾先酌一杯尝。”通过描述老人独自品尝美酒,进一步表现了老人的孤独和悲凉。同时,美酒也暗示了老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回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天的寂静、寂寥和老人的孤独、悲凉,给人一种深沉、感人的艺术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人不睡秋夜长,五更鼓角鸣东堂。
悲蛩床下欲无语,黄叶瓦清新有霜。
雁声相应江南北,北杓欲下天中央。
老人山尊有美酒,岸巾先酌一杯尝。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东堂

    读音:dōng táng

    繁体字:東堂

    意思:(东堂,东堂)

     1.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
      ▶《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
      ▶唐·王维《故太子

  • 鼓角

    读音:gǔ jiǎo

    繁体字:鼓角

    英语:ancient battle drums and horns

    意思:
     1.战鼓和号角,两种乐器。军队亦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出号令。
      ▶《后汉书

  • 五更

    读音:wǔ gēng

    繁体字:五更

    英语:just before dawn

    意思:
     1.古代乡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
      ▶《魏书•尉元传》:“卿以七十之龄,可充五更之选。”详“

  • 老人

    读音:lǎo rén

    繁体字:老人

    短语:老辈 长者 长辈 先辈 老前辈 尊长 前辈

    英语:old people

    意思:
     1.老年人。
      ▶《左传

  • 秋夜

    读音:qiū yè

    词语解释

    ⒈  散文。鲁迅作。1924年发表。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描写作者后院里的两棵枣树以及鬼fc77眼的夜空。以秋天的夜空象征黑暗的现实,而枣树则是敢于斗争的勇士。作品意境深邃,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意义。

  • 更鼓

    读音:gēng gǔ

    繁体字:更鼓

    英语:night drum used by watchman

    意思:报更的鼓声。
      ▶宋·苏轼《次韵定国见寄》:“默坐数更鼓,流水夜自逆。”
      ▶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