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薦》 瘦碧两三茎,萧萧雨又晴。

瘦碧两三茎,萧萧雨又晴。

意思:瘦碧两三根,潇潇雨又晴朗。

出自作者[宋]石延年的《薦》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并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诗,具体来说,这首诗描绘的是一株瘦弱但碧绿的植物在秋雨过后又放晴的天气中独自屹立的场景,以及诗人作为一个未归的江湖游子,无法忍受秋天的萧瑟之声。 “瘦碧两三茎,萧萧雨又晴。”首先,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秋日景象:一株瘦弱的植物碧绿而只有两三茎叶,在经过一场萧萧秋雨后,天气又放晴了。这两句诗以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微妙变化,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欣赏。 “江湖未归客,不忍听秋声。”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以“江湖未归客”自指,暗示了自己仍然漂泊在外的身份,同时“不忍听秋声”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萧瑟之声的敏感和不适。这里的“秋声”不仅指自然界的声音,也暗喻了世间的纷争和人生的苦难,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融入到了秋天的描绘之中。 整首诗以秋日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启示。 此外,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十分优美。诗人运用了平仄交替的韵脚,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诗人也通过长短句式的变化,使得整首诗的节奏富有变化,更加生动有趣。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瘦碧两三茎,萧萧雨又晴。
江湖未归客,不忍听秋声。
作者介绍 石延年简介
石延年(994年~1041年),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南京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

石延年早年屡试不中,宋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

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四日,石延年卒于京师开封,年四十八岁。石曼卿尤工诗,善书法,著有《石曼卿诗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繁体字:蕭蕭

    短语:簌簌

    英语:rustle

    意思:(萧萧,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 两三

    读音:liǎng sān

    繁体字:兩三

    意思:(两三,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皎然《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