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壬子感事四章》 高楼西北腾奇气,大海东南露国徽。

高楼西北腾奇气,大海东南露国徽。

意思:高楼西北腾奇气,大东海南露国徽。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壬子感事四章》

全文赏析

这首诗《塞上秋高马渐肥,将军推食复推衣》是一首描绘边塞秋景、表达爱国情感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塞上秋高马渐肥,将军推食复推衣”描绘了边塞秋高气爽的景象,马匹因逐渐肥壮而变得更为健硕。将军们推食出粮,表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对边疆安宁的重视。 颔联“高楼西北腾奇气,大海东南露国徽”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西北高楼展现出雄奇之气,而大海东南则露出国家的徽章,象征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耀。 颈联“此去似怜乌鹊意,我来不见木棉飞”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担忧。乌鹊象征着战乱和不安,而木棉飞则象征着和平与繁荣。诗人担心战事会给百姓带来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尾联“十年一事生差幸,眼看征人奏凯归”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们的敬意和期待。尽管边疆十年间发生了许多事情,但看到征人奏凯归来的情景,诗人感到非常欣慰。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秋景的描绘和对战事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和和平的向往,以及对爱国将士们的敬意和期待。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塞上秋高马渐肥,将军推食复推衣。
高楼西北腾奇气,大海东南露国徽。
此去似怜乌鹊意,我来不见木棉飞。
十年一事生差幸,眼看征人奏凯归。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国徽

    读音:guó huī

    繁体字:國徽

    短语:校徽

    英语:national emblem

    意思:(国徽,国徽)
    代表某个国家的标志。其图案和使用办法由宪法或专门法律规定。

  • 高楼

    读音:gāo lóu

    繁体字:高樓

    造句:

  • 东南

    读音:dōng nán

    繁体字:東南

    短语:北部 沿海地区 西北部

    英语:southeast

    意思:(东南,东南)

     1.介于东与南之间的方位或方向。

  • 西北

    读音:xī běi

    繁体字:西北

    短语:北部 沿海地区 西北部

    英语:northwest

    意思:
     1.方位名。介于西、北之间。
      ▶《左传•定公十年》:“

  • 海东

    读音:hǎi dōng

    繁体字:海東

    意思:(海东,海东)
    指海以东地带。常指日本。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佛法自西土,故海东未之有也。
      ▶天宝末,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