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中》 解缨聊复濯沧浪,晞发松阴藓石床。

解缨聊复濯沧浪,晞发松阴藓石床。

意思:解开帽带一次洗沧浪,王晞发松阴藓石床。

出自作者[宋]方岳的《山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解缨聊复濯沧浪,晞发松阴藓石床》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清静的环境中参禅悟道,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首联“解缨聊复濯沧浪,晞发松阴藓石床。”描绘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洗涤心灵,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里的“濯沧浪”象征着洗涤尘世的烦恼,“晞发”则表达了作者在松树和藓石之间的静谧环境中恢复精神状态。 颔联“有味是贫琳馆俸,无功於懒玉函方。”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清贫生活的热爱和对无功利之心的人生态度。这里的“贫琳馆俸”象征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而“懒玉函方”则暗示了功利之心和虚伪之举。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真实、自然的人生态度的赞赏。 颈联“自参老子鼻端白,未羡诸公腰下黄。”表达了作者对老子思想的领悟和对名利的淡泊。这里,“老子鼻端白”是老子哲学的象征,暗示着自然、无为的人生观;“未羡诸公腰下黄”则是对名利的否定,表达了作者不追求权力和财富的人生态度。 尾联“蔗境渐佳惟习静,笔床茶灶并荒唐。”描绘了作者在清静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蔗境渐佳”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状态,“习静”则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清贫、简单、宁静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真实、自然的人生态度的追求。同时,也通过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哲理,启示人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的纷繁复杂,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值得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解缨聊复濯沧浪,晞发松阴藓石床。
有味是贫琳馆俸,无功於懒玉函方。
自参老子鼻端白,未羡诸公腰下黄。
蔗境渐佳惟习静,笔床茶灶并荒唐。

关键词解释

  • 发松

    读音:fā sōng

    繁体字:發鬆

    意思:(发松,发松)

     1.有趣、可笑。
      ▶《海上花列传》第二五回:“就不过听两句发松闲话,倒也无啥。”
      ▶《海上花列传》第三十回:“二宝初时不睬,听瑞生说

  • 沧浪

    读音:cāng láng

    繁体字:滄浪

    英语:azure water

    意思:(沧浪,沧浪)

     1.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
      ▶《书•禹贡》:“嶓冢导

  • 石床

    读音:shí chuáng

    繁体字:石床

    意思:
     1.《西京杂记》卷六:“魏襄王冢,皆以文石为椁……中有石床,石屏风,婉然周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村人骆都少时到此室边採蜜,见一仙人坐石床上,见

  • 解缨

    读音:jiě yīng

    繁体字:解纓

    意思:(解缨,解缨)
    解去冠繫。谓去官。
      ▶唐·钱起《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不作解缨客,宁知捨筏喻。”
      ▶明·唐寅《忆秦娥•王守谷寿》词:“解缨投散,抽簪辞闹,此

  • 阴藓

    读音:yīn xiǎn

    繁体字:陰蘚

    意思:(阴藓,阴藓)
    苔藓。因生于阴湿之地,故称。
      ▶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早秋吴体次韵》:“日干阴藓厚堪剥,藤把欹松牢似绳。”

    解释: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