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又六言》 大庾岭头梅萼,管城呼上屏来。

大庾岭头梅萼,管城呼上屏来。

意思:大庾岭头梅花,管城呼上屏来。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又六言》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未央宫里红杏,羯鼓三声打开。
大庾岭头梅萼,管城呼上屏来。》,它是一首非常富有诗意的作品,通过描绘未央宫的红杏和大庾岭的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未央宫里红杏,羯鼓三声打开。”未央宫是中国古代宫殿之一,红杏则是春天的象征,这里诗人用红杏来比喻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而“羯鼓三声打开”则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就像羯鼓的声音一样,给人带来欢乐和希望。 接下来是“大庾岭头梅萼”一句,大庾岭是中国的著名山岭,梅花是它的象征之一。这里诗人用大庾岭的梅花来比喻春天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管城呼上屏来”则是对自己的笔墨的赞美。管城是古人对毛笔的别称,这里诗人用它来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呼上屏来则表达了笔墨的力量和魅力,可以让人在画屏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了作者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作品,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未央宫里红杏,羯鼓三声打开。
大庾岭头梅萼,管城呼上屏来。
作者介绍 乾隆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管城

    读音:guǎn chéng

    繁体字:管城

    意思:即管城子。
      ▶宋·杨万里《霜寒》诗之二:“只缘青女降,便与管城疏。”
      ▶明·陆树声《清暑笔谈》:“士大夫胸中无三斗墨,何以运管城?”清·陈维崧《酬许元锡》诗:“昨

  • 大庾岭

    引用解释

    五岭之一。古名 塞上 、 台岭 ,相传 汉武帝 有 庾 姓将军筑城于此,因有 大庾 之名。又名 东峤 、 梅岭 。在今 江西 大余 、 广东 南雄 交界处,向为 岭南 、 岭北 的交通咽喉。 宋 苏轼 《赠岭上老人》诗:“问翁 大庾岭 头住,曾见南迁几箇回?” 陈毅 《登大庾岭》诗:“ 大庾岭 上暮天底, 欧 亚 风云望欲迷。”

  • 岭头

    读音:lǐng tóu

    繁体字:嶺頭

    意思:(岭头,岭头)

     1.山顶。
      ▶唐·杜甫《南楚》诗:“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唐·李益《扬州送客》诗:“闻道望乡闻不得,梅花暗落岭头云。”

  • 梅萼

    读音:méi è

    繁体字:梅萼

    意思:梅花的蓓蕾。
      ▶宋·欧阳修《玉楼春•题上林后亭》词:“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
      ▶《隋唐演义》第九八回:“杨花已逐东风散,梅萼偏能留晚香。”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