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无题五首》 知在阑干第几曲,青天何处觅昆仑。

知在阑干第几曲,青天何处觅昆仑。

意思:知道在栏杆第几曲,青天何处寻找昆仑。

出自作者[明]王稚登的《无题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位弹奏瑟的演奏家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身处朱门之内的复杂情感和人生体验。 首句“自从抱瑟入朱门,新宠安能易旧恩”,瑟是一种古代弦乐器,此处用作象征演奏家的技艺和人生。诗人以抱瑟入朱门的典故,表达了进入权贵之门后的处境。新宠旧恩,一方面描绘了昔日的荣耀和恩宠,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今日的处境。这句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充满了无奈和失落。 “明里开颜暗流泪,面前行乐背消魂”,描绘了表面上的欢笑和内心的痛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要适应新的环境,又要保持自己的尊严。 “梅花见说浑无色,鹦鹉传来不肯言”,诗人以梅花和鹦鹉为象征,表达了对真相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梅花无色,暗示了环境的虚假;鹦鹉不肯言,则象征了内心的沉默和反抗。 “知在阑干第几曲,青天何处觅昆仑”,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真理的追求。诗人渴望找到那个可以自由表达的地方,那个能理解他、接纳他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诗人从朱门到自由之路的挣扎和追求。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深度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从抱瑟入朱门,新宠安能易旧恩。
明里开颜暗流泪,面前行乐背消魂。
梅花见说浑无色,鹦鹉传来不肯言。
知在阑干第几曲,青天何处觅昆仑。
¤
作者介绍
王稚登是明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清新自然,富有情感色彩,被誉为“江南诗派”代表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化人、教育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对王稚登的评价:
诗歌天才:王稚登的诗歌作品给人以自由、清新、自然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常常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生命力。
教育家:王稚登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主张崇尚天人合一的教育,认为不仅要注重智慧的培养,还要重视心灵的培养。他在教育理念方面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王稚登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天赋的优异,也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王稚登是一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知名人物,他在承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解释

  • 昆仑

    读音:kūn lún

    繁体字:昆侖

    英语:bl 60

    意思:(参见崑崙,昆仑)

    解释:1.亦作\"昆侖\"。 2.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

  • 阑干

    读音:lán gān

    繁体字:闌乾

    英语:across; crisscross

    意思:(阑干,阑干)

     1.横斜貌。
      ▶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 青天

    读音:qīng tiān

    繁体字:青天

    英语:blue sky

    意思:
     1.指天。其色蓝,故称。
      ▶《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