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归母怨》 ”儿告母:“寒不见母寒,暑不见母暑,死若有知应得睹。

”儿告母:“寒不见母寒,暑不见母暑,死若有知应得睹。

意思:”孩子告诉妈妈:“寒不见母亲寒,炎热的夏天也不见母亲受暑,死后如果有知道应该能够看到。

出自作者[明]李东阳的《归母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母子情深、战争惨烈和人命微薄的古诗。通过母子的对话,以及战争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人性的深情厚谊和生命的脆弱。 首段,母亲告诉儿子:“饥不得汝食,寒不得汝衣,汝身荣盛吾何为?”这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担忧,同时也揭示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儿子回应母亲:“寒不见母寒,暑不见母暑,死若有知应得睹。”儿子的回答显示了他的孝心和对母亲的深深牵挂,他担心母亲在严寒和酷暑中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死后能再见母亲的期望。 “齐使还,周兵起。天遣来,来送死,洛阳不死长安死。”这几句诗描绘了战争的爆发和残酷,齐国的使者回去了,周国的士兵开始进攻,似乎天意要人们来送死,洛阳的人如果不死,那么在长安也会死。 “殿前一杀数十人,母身在否无儿存,丁宁莫遣齐师闻。”这几句诗描绘了战场的惨烈,宫殿前一次就杀死了数十人,母亲是否还在世,儿子已经不在了,叮嘱不要让齐国的军队知道。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母子的对话和战争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深情厚谊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深痛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母告儿:“饥不得汝食,寒不得汝衣,汝身荣盛吾何为?
”儿告母:“寒不见母寒,暑不见母暑,死若有知应得睹。
”齐使还,周兵起。
天遣来,来送死,洛阳不死长安死。
殿前一杀数十人,母身在否无儿存,丁宁莫遣齐师闻。

关键词解释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有知

    读音:yǒu zhī

    繁体字:有知

    意思:有知觉;有知识。
      ▶《礼记•三年问》:“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
      ▶南朝·梁·范缜《神灭论》:“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
      ▶唐·韩愈

  • 应得

    读音:yīng de

    繁体字:應得

    意思:(应得,应得)
    犹应当;应该。
      ▶唐·杜甫《喜雨》诗:“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供养伯伯是应得的,此银伯伯留下随便使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