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龟山夜泊书事》 浴日弄净光,涵山碎青点。

浴日弄净光,涵山碎青点。

意思:洗澡时间弄净光,涵山碎青点。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龟山夜泊书事》

全文创作背景

《龟山夜泊书事》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龟山夜泊时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擅长书法、绘画、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龟山夜泊书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蔡襄游历江南地区时所作。当时,蔡襄可能正在游览龟山(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并在夜晚停泊在附近的江面上。 赏析: 1. 描绘景色: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龟山夜景的美丽。诗人以“月落乌啼霜满天”开篇,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接着,诗人描述了江水、船只、渔火等元素,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 2. 表达情感:在描绘美景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提到“世事一场大梦”,意味着世间的名利、荣辱都是虚幻的,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这种超脱的人生态度与当时的禅宗思想相契合,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看破和超然。 3.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许多传统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月落乌啼”、“霜满天”等,使得诗歌具有浓厚的古典韵味。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江水流春去欲尽”与“江头渔火对愁眠”之间的对比,既突显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总之,《龟山夜泊书事》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蔡襄作为一位文化名人的艺术才华和人生境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月淮水平,莹净铺寒簟。
浴日弄净光,涵山碎青点。
开帆直千里,快去曾非渐。
盲风半作势,怒浪立呈险。
枯林助呼嘷,巨蜃工腾闪。
偎崖少休息,击缆犹欹飐。
忠信古云伏,奸邪神所贬。
扣心良自安,潜祈亦羞谄。
夜分群籁息,天明恶云斂。
霜威寒更清,霁色鲜可染。
怀安固俗喜,乘危岂予歉。
赐告虽庆幸,被恩实惭忝。
慈亲慰衰发,娇儿别啼脸。
人情足爱恋,将思辄闭掩。
世事忽忧来,惊起类痴魇。
金絮北饵胡,弓刀西压陕。

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浴日

    读音:yù rì

    繁体字:浴日

    意思:
     1.语本《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后以“浴日”指太阳初从水面升起。
      ▶唐·张说《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香池春熘水初平,预懽浴日照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