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 有香影处即追攀,岂必西湖水月间。

有香影处即追攀,岂必西湖水月间。

意思:有香影处就是攀登,难道一定要西湖水月之间。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赠影士》,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赞美在影艺上有造诣的人的诗。 首句“有香影处即追攀”,描绘了影士的生活状态,他们无处不在,只要有香气四溢的地方,他们就会追随而去。这是一种对影士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他们如同影子一样,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带来欢乐。 “岂必西湖水月间”一句,诗人用“西湖水月”来比喻影士技艺的高超和独特,暗示他们的技艺已经超越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要,他们就会出现在那里。 “若问何人传此诀,后村翁授小孤山”这两句诗,诗人以一个谜语的形式表达了影士技艺的来源。如果有人问起这种技艺的传授者,那么答案就是“后村翁授小孤山”。这里的“后村翁”可能是指一个隐居在乡村的老者,而“小孤山”则可能是指影士技艺的修炼之地。 整首诗表达了对影士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影士技艺的神秘和独特。诗人通过描绘影士无处不在、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技艺,展现了他们的伟大和崇高。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期望。通过赞美影士,诗人也表达了对传统技艺的珍视和传承的期望,希望这些传统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影士、表达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期望的诗篇。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有香影处即追攀,岂必西湖水月间。
若问何人传此诀,后村翁授小孤山。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水月

    引用解释

    1.水和月。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杨万里 《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郑谷 《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 蓬莱 。

  • 西湖

    读音:xī hú

    繁体字:西湖

    英语: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意思:湖名。我国以“西湖”名者甚多,多以其在某地之西为义。
      (1)在浙江·杭州城西。
      ▶

  • 月间

    读音:yuè jiān

    繁体字:月間

    意思:(月间,月间)
    指每个月里。
      ▶《红楼梦》第二三回:“依我的主意,不如将他们都送到家庙铁槛寺去,月间不过派一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柴米就是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