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暂宿行营舟中二首》 戍卒独明高栅火,居人同宿废村烟。

戍卒独明高栅火,居人同宿废村烟。

意思:戍卒独明高栅栏火,居民住在一起废村烟。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暂宿行营舟中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蒹葭霜露冷侵船,落雁惊乌总未眠》是一首描绘秋冬之夜景,表达戍卒寂寥之情的佳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将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的情感与景相融,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首联“蒹葭霜露冷侵船,落雁惊乌总未眠”描绘了秋冬之夜的景象,霜露、蒹葭等物象,给人以清冷之感,而落雁惊乌则更增添了夜晚的寂静。这一联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秋冬之夜的寂静和冷清。 颔联“戍卒独明高栅火,居人同宿废村烟”进一步描绘了村庄的景象,戍卒在高高的栅栏旁燃起篝火,而村里的居民则在废村中燃起烟火以取暖。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戍卒和居民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颈联“醉中远梦欺长夜,乱里穷愁折壮年”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醉酒后的长夜被远处的梦境所欺瞒,乱世中的穷困和愁苦让人失去了壮年的活力。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生活的无奈和悲愤,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莫问身闲何到此,久思提剑学防边”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保卫边疆、实现壮志的渴望。这一句既是对过去长久思念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积极进取的呼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冬之夜的景象,表达了戍卒的寂寥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保卫边疆的渴望。诗中情景交融,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蒹葭霜露冷侵船,落雁惊乌总未眠。
戍卒独明高栅火,居人同宿废村烟。
醉中远梦欺长夜,乱里穷愁折壮年。
莫问身闲何到此,久思提剑学防边。
¤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戍卒

    读音:shù zú

    繁体字:戍卒

    英语:garrison soldier

    意思:戍守边疆的士兵。
      ▶汉·贾谊《过秦论》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唿,不用弓戟之兵,鉏櫌白梃,望屋而食

  • 独明

    读音:dú míng

    繁体字:獨明

    意思:(独明,独明)
    独见之明。
      ▶《管子•霸言》:“夫王者有所独明,德共者不取也,道同者不王也。”
      ▶《管子•霸言》:“独明者天下之利器也。”

    <
  • 同宿

    引用解释

    一处住宿,一同住宿。《晋书·孝友传·桑虞》:“﹝ 桑虞 ﹞尝行,寄宿逆旅,同宿客失脯,疑 虞 为盗。” 唐 白居易 《司马厅独宿》诗:“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 任道元 其日与 梁鯤 同宿斋舍。” 清 李渔 《慎鸾交·拒托》:“到那一晚,若肯拉他同宿,他除嫖金之外,还要重重相酧。”

    谓同一星

  • 火居

    读音:huǒ jū

    繁体字:火居

    意思:即火居道士。
      ▶清·翟灏《通俗编•释道》:“唐锦《梦余录》:‘吴中唿道士之有室家者为火居……’按,唐·郑熊《番禺杂志》云:‘广中僧有室家者,谓之火宅僧。’火居之称犹此。”参见“火居道

  • 村烟

    读音:cūn yān

    繁体字:村煙

    意思:(村烟,村烟)

     1.唐·崔国辅《宿范浦》诗:“月暗潮又落,西陵渡暂停。村烟和海雾,舟火乱江星。”
      ▶唐·杜甫《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诗:“亭景临山水,村烟对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