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木兰花慢·路傍人怪问》 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

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

意思:与客人吃早饭一笑,蓓蕾吃饱后就回家休息。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路傍人怪问》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词,词牌名为《行香子》。这首词的意境非常高妙,词人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愤慨。 “路傍人怪问,此隐者、姓陶不。甚黄菊如云,朝吟暮醉,唤不回头。”这几句词人以生动的形象,描述自己是一个不问世事的隐者。他走在路上,路旁的人奇怪地问他是否姓陶,他回答说不是,因为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尘世的生活,而不是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他朝吟暮醉,像黄菊一样在风中摇曳,无论别人如何呼唤,他都不回头。 “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这几句词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虽然他没有酒,但他仍然感到满足和快乐。他在东篱边搔首思考,这种孤独和思考也是一种美。他和客人一起吃饭,然后带着满地的落英回家,这种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古来尧舜有巢由。江海去悠悠。待说与佳人,种成香草,莫怨灵修。”这几句词人表达了自己对古代圣贤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失望。他认为尧舜有巢父和许由这样的隐士,他们不问世事,只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江海虽然广阔无边,但也不能消除他的苦闷。他希望告诉一个美丽的女子,让她种成一片香草园,不要抱怨那些追求名利的君主。 “我无可无不可,意先生、出处有如丘。闻道问津人过,杀鸡为黍相留。”这几句词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态度和选择。他认为自己可以接受任何事情,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可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自由。他向往隐居生活,就像古代的隐士一样。当有人经过这里时,他热情地留客人吃饭,这种热情和好客也是非常可贵的品质。 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气息,通过描绘隐居生活和向往自由的态度,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词的意境高妙,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词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路傍人怪问,此隐者、姓陶不。
甚黄菊如云,朝吟暮醉,唤不回头。
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
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
古来尧舜有巢由。
江海去悠悠。
待说与佳人,种成香草,莫怨灵修。
我无可无不可,意先生、出处有如丘。
闻道问津人过,杀鸡为黍相留。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落英

    读音:luò yīng

    繁体字:落英

    英语:fallen or falling flowers

    意思:落花。
      ▶《楚辞•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按,一说为初生之花。

  • 朝餐

    读音:cháo cān

    繁体字:朝餐

    意思:
     1.早饭;吃早饭。
      ▶晋·郭泰机《答傅咸》诗:“况复已朝餐,曷由知我飢。”
      ▶唐·韩愈《病鸱》诗:“朝餐辍鱼肉,暝宿防狐貍。”
      ▶宋·杨万里《

  • 归休

    读音:guī xiū

    繁体字:歸休

    意思:(归休,归休)

     1.回家休息。
      ▶《庄子•逍遥游》:“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