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四相诗·礼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岘》 载践每若惊,三已无愠色。

载践每若惊,三已无愠色。

意思:年即每若惊,三已无生气的样子。

出自作者[唐]皇甫澈的《赋四相诗·礼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岘》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扬贤能官员的诗,表达了对明智治理国家的官员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句“时来遇明圣,道济宁邦国”,表达了作者对明智的统治者的期待,他们能够以道义治理国家,安定邦国。 “猗欤瑚琏器,竭我股肱力”一句,作者以“瑚琏器”比喻官员的重要,表示他们应该竭尽全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进贤黜不肖,错枉举诸直”表达了作者对官员选拔和任用的看法,即应该提拔贤能的人,罢黜无德行和不诚实的人,并纠正冤假错案。 “宦官既却坐,权奸亦移职”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官员公正无私的期望,他们应该远离贪污和不正之风,不受权臣的影响。 “载践每若惊,三已无愠色”表达了作者对官员勤政爱民、无私奉献的赞美,他们即使面临多次的职务变动,仍然没有怨言。 最后,“昭昭垂宪章,来世实作则”表达了作者对优秀官员典范的期望,他们的事迹应该被后人铭记和效仿。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明智治理国家的官员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公正无私、勤政爱民、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的期望。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了解古代官员的形象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时来遇明圣,道济宁邦国。
猗欤瑚琏器,竭我股肱力。
进贤黜不肖,错枉举诸直。
宦官既却坐,权奸亦移职。
载践每若惊,三已无愠色。
昭昭垂宪章,来世实作则。

关键词解释

  • 愠色

    读音:yùn sè

    繁体字:慍色

    英语:gloomy countenance

    意思:(愠色,愠色)
    怨怒的神色。
      ▶《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