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赵简叔满秩归闽》 真情每向急难见,高义殊非薄俗论。

真情每向急难见,高义殊非薄俗论。

意思:真情常向很难看到,高义不是轻薄的风俗论。

出自作者[宋]孙应时的《送赵简叔满秩归闽》

全文赏析

这首诗《四海从游总弟昆,年来谁复似王孙》是一首表达友情、道义和人生志向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四海从游总弟昆,年来谁复似王孙”,诗人表达了他广交朋友的情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他希望与四海之内的朋友都能如同兄弟一般,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同时,他也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友情的深度和广度在岁月的洗礼下变得更加珍贵,甚至难以寻觅。 颔联“真情每向急难见,高义殊非薄俗论”,诗人强调了友情的真谛在于患难与共,朋友间的真情在困难时刻更能显现出来。同时,他赞美了那些坚守道义、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认为这才是对友情和世俗的超越。 颈联“入眼云烟归翰墨,满怀风月寄琴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他希望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都融入笔墨之中,将满怀的清风明月寄托在琴酒之中。这既是对艺术的追求,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尾联“三年丛枳劳栖凤,万里夫池合化鹍”,诗人描述了朋友在困境中如同凤凰栖息在丛枳上,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化身为鹍鸟,飞向广阔的天空。这象征着朋友经过磨砺和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最后,“官达於君何足道,心期令我已忘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看法,认为官职升迁并不值得夸耀,而内心的期许和理想才是最重要的。他希望与朋友之间的情谊能够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忘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道义、人生志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珍视。通过诗歌的形式,诗人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传达给了读者,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海从游总弟昆,年来谁复似王孙。
真情每向急难见,高义殊非薄俗论。
入眼云烟归翰墨,满怀风月寄琴樽。
三年丛枳劳栖凤,万里夫池合化鹍。
官达於君何足道,心期令我已忘言。
相思驿路梅花发,应倩清诗写梦魂。

关键词解释

  • 高义

    读音:gāo yì

    繁体字:高義

    英语:flawless taste

    意思:(高义,高义)

     1.行为高尚合于正义。
      ▶《战国策•齐策二》:“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

  • 急难

    读音:jí nàn

    繁体字:急難

    英语:misfortune; grave danger; be anxious to help

    意思:(急难,急难)

     1.解救危难。
      ▶《

  • 真情

    读音:zhēn qíng

    繁体字:真情

    短语:诚心诚意 诚意 红心 丹心 童心 心腹 忠心 至诚

    英语:real situation

    意思:
     1.本心;真

  • 非薄

    读音:fēi báo

    繁体字:非薄

    意思:非难鄙薄。
      ▶《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至景元中,坐事诛”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及山涛为选曹郎,举康自代。
      ▶康答书拒绝,因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

  • 俗论

    读音:sú lùn

    繁体字:俗論

    意思:(俗论,俗论)
    世俗的议论。
      ▶《后汉书•黄琼传》:“自顷徵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採,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
      ▶清·黄景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