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柏岩禅师》 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

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

意思:野寺拒绝依照念,灵山会到处走走。

出自作者[唐]周贺的《赠柏岩禅师》

全文赏析

《赠柏岩禅师》是唐代诗人周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和对禅师的尊敬之情。 首先,从题目来看,“赠柏岩禅师”表明这是一首赠送给柏岩禅师的诗。柏岩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他的禅学思想影响了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周贺将这首诗赠予柏岩禅师,既是对他的敬意,也是对他禅学思想的认同。 其次,从内容来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和对禅师的尊敬之情。首句“道安禅定水”,以“道安”和“禅定水”为意象,表现了禅宗追求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这里的“道安”可以理解为道家的无为而治,也可以理解为佛家的涅槃之道;“禅定水”则象征着禅宗修行者内心的平静和清澈。 第二句“法深静照心”,以“法深”和“静照心”为意象,进一步强调了禅宗修行者对佛法的深入领悟和内心的清净。这里的“法深”可以理解为对佛法的深入研究和实践;“静照心”则表示禅宗修行者通过内心的观照,达到清净的境界。 第三句“性空寂灭境”,以“性空”和“寂灭境”为意象,表现了禅宗修行者对世间万物的空性认识和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这里的“性空”可以理解为一切事物皆无自性,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寂灭境”则表示禅宗修行者通过对世间万物的空性认识,达到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 最后一句“缘起正觉身”,以“缘起”和“正觉身”为意象,强调了禅宗修行者通过对世间万物的缘起性认识,达到正觉的境界。这里的“缘起”可以理解为世间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正觉身”则表示禅宗修行者通过对缘起性的认识,达到正觉的境界。 综上所述,《赠柏岩禅师》这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者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和对禅师的尊敬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道家的思想,也有佛家的观念,展现了作者博大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禅学修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
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
乞食嫌村远,寻溪爱路平。
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

关键词解释

  • 灵山

    读音:líng shān

    繁体字:靈山

    英语:Lingshan

    意思:(灵山,灵山)

     1.道家指蓬莱山。
      ▶《文选•左思<吴都赋>》:“巨鳌赑屃,首冠灵山。”
      

  • 野寺

    读音:yě sì

    繁体字:野寺

    意思:野外庙宇。
      ▶唐·韦应物《酬令狐司录善福精舍见赠》诗:“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床。”
      ▶宋·苏轼《游杭州山》诗:“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
      ▶清·张锡祚《谒韦刺

  • 山会

    读音:shān huì

    繁体字:山會

    意思:(山会,山会)
    方言。犹庙会。
      ▶冯德英《苦菜花》第二章:“那些孩子们可喜坏了,像是赶山会过佳节一样,互相追逐、叫骂。”

    解释:1.

  • 遍行

    读音:biàn xíng

    繁体字:遍行

    意思:犹言到处下发文告。
      ▶《水浒传》第五六回:“这早晚,东京已自遍行文书捉拿哥哥。”
      ▶清·端方《致安徽布政使冯煦等电》:“刻拟简明告示,速分缮多张,遍行张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