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陈兖仲》 身虽淹武弁,志不负儒冠。

身虽淹武弁,志不负儒冠。

意思:他虽然被武弁,志不辜负儒生的帽子。

出自作者[宋]吴芾的《挽陈兖仲》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一位英勇的英雄,他慷慨地打击了盗贼,成为了众人所敬仰的对象。诗中描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慷慨平群盗,能为众所难”,直接描绘了英雄的英勇形象。他毫不畏惧地平息了众多的盗贼,成为了众人所敬仰的对象,这表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和胆识。 颔联“身虽淹武弁,志不负儒冠”,则表达了英雄虽然身着武弁,但他的志向并不局限于武艺,他对儒学也有着深厚的理解和追求。这表明他不仅是一位勇猛的战士,更是一位有文化底蕴、有道德追求的人。 颈联“义概千钧重,心田万顷宽”,进一步描绘了英雄的高尚品质和宽广胸怀。他坚守道义,重如千钧,心胸宽广如万顷海洋,这表现了他对正义的坚守和对人性的理解。 尾联“故山方适意,清梦忽惊残”,诗人用了一个转折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英雄离开故乡的惋惜之情。他原本在故乡过着舒适自在的生活,但突然间却要离开,这让他感到惊恐和不安。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英雄的形象和品质,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正义、道义和人性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慷慨平群盗,能为众所难。
身虽淹武弁,志不负儒冠。
义概千钧重,心田万顷宽。
故山方适意,清梦忽惊残。

关键词解释

  • 儒冠

    读音:rú guān

    繁体字:儒冠

    意思: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