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笔》 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

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

意思:手点时很难放弃,本人熟悉架也高。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笔》

全文赏析

这首诗《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自从蒙管录,便觉用心劳。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读书和写作的深刻见解。 首联“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诗人在这里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因为读书学习过程艰难就感到惊讶,真正的成就来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一毫的功夫,就是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结果。这是对所有正在读书学习的人的鼓励,告诉他们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自从蒙管录,便觉用心劳。”这一句进一步阐述了读书的艰辛,自从接受了老师的教诲,学习过程中需要花费的心力就变得繁重起来。这里的“管录”可以理解为老师的知识和经验,学习者通过学习这些,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这两句表达了读书的态度,即要时刻保持专注和勤奋。在手点批注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在身闲的时候,也要把书架摆的高一些,以便于随时取阅。这表明读书需要持之以恒和勤奋,不能因为一时轻松就放弃,也不能因为闲暇时间多就忽视读书的重要性。 “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写作的期望,即作品要丰富多彩,永远能够为人们提供启示和帮助。这表明写作需要积累和磨练,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才能写出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读书和写作的深刻见解。它鼓励人们要坚持下去,勤奋努力,保持专注和勤奋的态度,同时也要有深度和内涵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对读者有深刻的启示作用,也对作者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
自从蒙管录,便觉用心劳。
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
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时难

    读音:shí nán

    繁体字:時難

    意思:(时难,时难)
    I
    时世的厄难。
       ▶《汉书•叙传上》:“﹝班彪﹞愍狂狡之不息,乃着《王命论》以救时难。”
       ▶《南史•宋纪上•武帝》:“﹝裕﹞仰愤时难

  • 弃身

    读音:qì shēn

    繁体字:棄身

    意思:(弃身,弃身)

     1.犹捨身。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2.谓不顾自身的名声。

  • 闲架

    读音:xián jià

    繁体字:閑架

    意思:(闲架,闲架)
    亦作“间架”。
     
     1.指房屋的结构形式。
      ▶唐·罗隐《镇海军使院记》:“肥楹巨栋,间架相称。”
      ▶《朱子语类》卷一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