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意思:水产窟多,农民土地窄。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大禹治水的赞歌,表达了对大禹的敬仰和钦佩之情。诗中通过对江水汹涌澎湃的描绘,表达了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江水比作大禹的业绩,将水比喻为血脉,将水患比喻为疾病,将水流比喻为滞留的疽疣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易。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大禹的赞美之情,认为大禹治水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苗人的同情和理解,认为苗人之所以不归顺大禹,是因为他们恃险不终役,但也无奈何。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水族

    读音:shuǐ zú

    繁体字:水族

    短语:鳞甲

    英语:aquatic animals

    意思:
     1.水生动物的统称。
      ▶南朝·宋·鲍照《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诗

  • 农人

    读音:nóng rén

    繁体字:農人

    英语:farmer

    意思:(农人,农人)
    指务农的人。
      ▶《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
      ▶《三国志•吴志•华覈传》:“

  • 土地

    读音:tǔ dì

    繁体字:土地

    短语:海疆 幅员 山河 版图 国土 河山

    英语:land

    意思:
     1.田地;土壤。
      ▶《周礼•地官•小司徒》:“乃

  • 窟穴

    读音:kū xué

    繁体字:窟穴

    英语:holes

    意思:
     1.土室。
      ▶《晏子春秋•谏下十四》:“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溼也。”
     
     2.泛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