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得真娘墓送蟾上人之虎丘》 断碑山寺里,小冢竹林边。

断碑山寺里,小冢竹林边。

意思:断块山寺里,小冢竹林边。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赋得真娘墓送蟾上人之虎丘》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无常和美丽短暂的,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遗迹、女性容颜、情感记忆等元素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首联“色相终坏灭,佳人能久妍”直接点出主题,指出一切都会消亡,美丽的人也不能长久。这种无常的观念在诗中反复出现,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 颔联“断碑山寺里,小冢竹林边”描绘了自然景色,其中包含着历史的厚重感。山寺里的断碑和小冢竹林边的坟墓,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 颈联“兰叶春风带,苔花莫雨钿”进一步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但这种美丽却如同被遗弃在春风中的兰花,被苔藓覆盖的钿饰,暗示着女性的衰老和死亡。而“情留吴苑客,梦逐楚台仙”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渴望,但这些都如同梦境一般虚幻。 尾联“高僧方宴坐,身在散花天”以高僧的宴坐为结尾,表达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散花天是佛教中的极乐世界,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这一结尾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是对主题的升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表达了对生命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其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色相终坏灭,佳人能久妍。
断碑山寺里,小冢竹林边。
兰叶春风带,苔花莫雨钿。
情留吴苑客,梦逐楚台仙。
高僧方宴坐,身在散花天。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山寺

    读音:shān sì

    繁体字:山寺

    意思:山中寺院。
      ▶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唐·韦应物《游灵岩寺》诗:“始入松路永,独忻山寺幽。”
      ▶元·何中《南居

  • 竹林

    读音:zhú lín

    繁体字:竹林

    英语:bamboo grove

    意思:
     1.竹子丛生处。
      ▶《山海经•大荒北经》:“﹝附禺之山﹞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
      ▶《

  • 断碑

    读音:duàn bēi

    繁体字:斷碑

    意思:(断碑,断碑)
    断裂残缺的石碑。
      ▶宋·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五:“杨绾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元·傅若金《韩淮阴庙》诗:“高帝旌旗俱寂寞,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