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神照上人 照以说坛为佛事。》 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

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

意思: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乎悬在河把病治。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神照上人 照以说坛为佛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意象的诗。诗人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一种随心应形、随口治病的境界,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机智应对。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的恭敬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心如定水随形应”,用“定水”比喻心静如水,不为外物所动。“随形应”则表现了顺应外界变化,不拘泥于形式的智慧。这句诗强调了内心宁静、灵活应变的态度。 次句“口似悬河逐病治”,以“悬河”喻口才雄健,能言善辩。“逐病治”则表达了针对问题,逐一解决的能力。这句诗展现了诗人机智应对,善于解决问题的形象。 第三句“曾向众中先礼拜”,描述了诗人在众人面前恭敬礼拜的场景,表现了他对人对事的恭敬态度。 结句“西方去日莫相遗”,以“西方去日”喻指未来的时光,“莫相遗”则表达了不希望被遗忘的心愿。这句诗蕴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机智应对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的恭敬和对未来的期许。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
曾向众中先礼拜,西方去日莫相遗。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定水

    读音:dìng shuǐ

    繁体字:定水

    意思:佛教语。澄静之水。喻禅定之心。
      ▶南朝·梁元帝《法宝联璧序》:“熏戒香,沐定水。”
      ▶北周·庾信《陕西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春园柳路,变入禅林;蚕月桑津,迴成定水

  • 悬河

    读音:xuán hé

    繁体字:懸河

    英语:hanging river; a river high above the surrounding countryside

    意思:(悬河,悬河)

  • 应口

    读音:yìng kǒu

    繁体字:應口

    意思:(应口,应口)

     1.应声出口,随口。形容应对或动作、行为敏捷、迅速。
      ▶《朱子语类》卷一三八:“汪玉山童稚时,喻玉泉令他对七字对云:‘马蹄踏破青青草。’玉山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